4月1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69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报的案件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在通报的案件中,“骗取国家补贴款”“截留侵吞残疾人补助金”“虚报冒领养老保险金”等动用群众补偿款的案件35起,超过通报总数的一半。(《人民日报》2017年04月13日04版)
群众补偿款涉及范围广,种类多,数量大,有扶持特定产业的,有帮助特定人群的,有改善特定区域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实现更广阔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不难看出,群众补偿款对改善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群众补偿款流转过程复杂,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从最初划拨到最后发送到被补偿人手中群众补偿款往往都要经历从中央到省、市(区)、县、乡(镇)、村(街道)这样慢长的路程,路程越长,资金缩水的风险也就越高,就好比一根水管,距离越长,出现漏洞的几率也就越高。
堵住漏洞,防止补偿款被挤占、挪用、截留、虚报冒领,各级各部门就要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加强对群众补偿款的监督管理,防止“家贼难防”的情况发生。要不断健全完善群众对补偿款的反馈机制,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强化群众监督,对发生在群众补偿款上的贪污腐败问题一律严查重处,使违规者不敢下手,无从下手。
堵住漏洞,就要让群众擦亮眼睛,防止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情况发生。党员干部要做好群众补偿款发放的宣传工作,包括领取条件、补偿标准、使用规定等,要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将群众补偿款的发放晒在阳光下,让群众心里有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笔者认为,要堵住群众补偿款流失的“漏洞”,确保资金使用产生实效,关键就在于切实加强权力监督,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惩处力度,要让大家知道群众补偿款并不是诱人的“唐僧肉”,而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档案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