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问题。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板;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又明确提出:要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真正落到实处;2015年5月在华东七省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3年11月在山东省农科院考察时强调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2016年4月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又强调指出: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重要论述,围绕为什么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关注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等问题,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任务
1.从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又要从外部导入现代要素,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更多、过程更复杂,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变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慢变量”。环顾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大多都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而那些农业落后、农民贫困的国家,又没有一个算得上是现代化的国家。从当前我国发展的情况看,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城镇化快速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融合,比较而言,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越早补齐越好,不然就会拖整个现代化的后腿。
2.从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正处在“上升通道”,“地板”逐步抬高;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进口价格,继续提价又遭遇“天花板”。如何在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弦绷得越来越紧。如何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食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努力解决好“四个安全”问题
1.保农产品供给和保粮食安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情况看,保供给和保安全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两大挑战。因此,要综合考虑国内资源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新形势,构建和实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一是要落实“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即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二是要实现“两句话十二个字”的目标,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三是要把握好和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两个关系。
2.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看,主要是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问题,包括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和农业化学投入品过量、不科学使用等问题。对此,要科学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治地治水治环境和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从食品安全的要求看,主要是生产经营主体多,监管难度大。目前我国有两亿多农户生产农产品,40万家食品加工企业加工农产品,300万家作坊经营和销售农产品。因此,解决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要完善监管体制和健全监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强化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3.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安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目前,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加重和生态系统退化。因此,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在“十三五”时期要重点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
4.提高农业竞争力和保障产业安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从提升农业竞争力的要求看,我国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用30%的劳动力创造9%的农业产值,美国用2%的劳动力创造2%的农业产值。此外,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工业劳动生产率,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进口冲击较大。因此,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我国农业发展新动力,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着力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丰富农业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着力构建完善“八个体系”
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其次,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再次,要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逐步形成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区,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构建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一要培育和发展多元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共同发展。二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通过流转、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三要发展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业装备、技术、资金、标准、品牌等服务。四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农业科技服务由生产型向服务型拓展。五要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互联网和农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
3.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驱动和引领作用,使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适应农业特点、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二要强化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三要按照技术适用、经济合理、利于推广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技术、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新型肥药膜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提质增效技术、降本节耗技术、农产品储运和加工技术等。
4.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建完善现代农业市场调控体系和对外开放体系。首先,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农产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积极参与全球粮农事务治理和农产品供求调控,提高我国在全球粮农事务和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其次,要重点实施“四项措施”:一是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农产品贸易优质优价、优进优出;二是支持企业扩大农业对外投资,推动农业装备、技术、标准、品牌、服务走出去;三是深度融合全球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物流链,打造一批跨国农业企业和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四是推动农业多边贸易和投资谈判进程,积极参与全球农产品贸易规则和农业投资规则的制定。
(作者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系作者在由湖北省社科院举办的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上的学术报告)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