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徐友才:乡村振兴要补齐精神短板

[ 作者:徐友才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12 录入:王惠敏 ]

日前,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通知,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徐州市考察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全面小康,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首当其冲的还是要补齐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群众的“精神短板”,凝聚农民群众的精气神、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

补齐“精神短板”,要增强农民自信心,切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由于历史文化原因,部分农民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等靠要”的心理,甚至有一种莫名的自卑心理,这是“精神短板”的体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大力增强农民的自信心,通过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提振农民的精气神。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四个自信”;破除封建思想、陈规旧俗,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补齐“精神短板”,要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引导农民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和前提。必须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引导他们摒弃“等靠要”思想,努力学习农业技术、提高脱贫致富的本领;培育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帮助他们引入“互联网+农业”思维模式,通过网络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带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

乡村振兴,农民的精神面貌至关重要。只有农民有了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才有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和斗志,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努力补齐“精神短板”,让农民群众焕发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黄冈新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