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与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之上,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乡村建设如何强起来?为此,《国家治理》周刊约请不同领域专家展开了思考。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体系,是做好统筹安排、突出实践重点、寻找实践突破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农民生活富裕前提是产业兴旺,而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又是乡风文明和有效治理的基础,只有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提高生态宜居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核心,作为优先方向和实践突破点,真正打通农村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为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生态文明也是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内涵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此外,实现乡村生态的良好治理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内容,治理有效必然包含着有效的乡村生态治理体制机制。从这个意义而言,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必须要把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扎实推进,让美丽乡村看得见未来,留得住乡愁。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实现乡风文明要大力实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深入研究阐释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要健全和完善家教家风家训建设工作机制,挖掘民间蕴藏的丰富家风家训资源,让好家风好家训内化为农民群众的行动遵循;要建立传承弘扬优良家风家训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家风家训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编写优良家风家训通识读本,积极创作反映优良家风家训的优秀文艺作品,真正把文明乡风建设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推动农村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乡村治理有效才能真正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提供秩序支持,乡村振兴才能有序推进。
积极探索和创新乡村社会制度内嵌机制,将村民自治制度、国家法律法规内嵌入村规民约、乡风民俗中去,通过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有效耦合,推动乡村社会实现有效治理。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生活富裕的目标指向则是农民的现代化问题,是要切实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消除农民的“被剥夺感”,而这也使得生活富裕具有了共同富裕的内在特征。有效激活农村增量发展空间是解决农民生活富裕的关键。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则为农村增量发展提供了方向。
作者简介:山西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华;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马池春;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国家治理》周刊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