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医生总是一针见血,药到病除,不会开一堆药试。武林高手总是一招致敌,击中要害,不会出招过多。许多事情,把它弄得很深奥,搞得很复杂,是因为没有认清其本质,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脱贫攻坚亦如此。
从脱贫攻坚的实践来看,任务不可谓不艰巨,推进起来也不可谓不难。但是,却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
说它艰巨、很难,是因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许多地方发展的基础条件很差,识真贫、真扶贫、真脱贫,难以立竿见影。
说不复杂、甚至简单,是因为致贫原因就只有那么几类,对应路径也只有那么几条。
从致贫原因来看,不外乎三类:一是有劳动力但因为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无稳定的收入来源致贫;二是因学、因病、因灾等支出突然巨增,收不抵支使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因残、因老等,完全丧失劳动力,因缺赡养而衣食不保。
三类致贫原因,对应路径也无外乎“三条”:一是产业就业。对有劳动力但缺资金、技术、门路的,通过产业、就业扶持,帮助其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收入增加了,贫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二是济困解难。对因学、因病、因灾等支出巨增而陷入困境的,则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其减少支出或不支出,保障其能够生活在贫困线以上。三是托底保底。对因残、因老等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又缺赡养的,则通过低保、集中供养等兜底,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招”致敌,舍此无他,若有也仅是围绕这“三招”而展开的枝节。因此,脱贫攻坚应求大道至简,把“三招”用好,切不可把什么东西都往脱贫攻坚框里装,把简单的问题弄复杂。脱贫的衡量标准,应与贫困人口生活到贫困线以上紧密相关,不宜把发展的问题搅到脱贫的问题中来。脱贫攻坚应盯住贫困人口,聚焦脱贫标准,对症下药施策,抓住要害,不可有违“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既要在依法、规范上下功夫,求效率,更要注重结果,以成败论英雄,应去繁文缛节,避免文渎主义。
(作者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市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