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孙庆尧等:多规合一背景下特色小镇规划方法研究

[ 作者:孙庆尧 柴晓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21 录入:王惠敏 ]

一、特色小镇多规合一工作背景

(一)   政策背景

——国家提出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讲话中指出,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索能够实现“多规合一”的方式方法,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并以这个为基础,把一张蓝图干到底。至此“多规合一”正式进入规划届的视野。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成为多规合一的行动纲领,同时也标志着多规合一上升至国家政策。之后,中央展开了一系列试点工作,由海南、宁夏等省份扩展到9省,试点级别也从省级到市级发展到县级,乡镇也必将成为未来多规合一的热点。

(二)   现实背景

——各类规划自成体系、缺乏衔接、各自为战

1.  规划名目繁多

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统计数据,我国经法律授权编制的规划至少有83种,在名称上一版叫做“规划”;而据发改革统计,“十一五”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共编制了156个行业规划,省、地(市)、县三级政府编制的规划纲要、重点专业规划多达7300余项,各类规划名目繁多。

2.  规则体系各异

城乡规划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土地利用规划有《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市、县、乡镇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相应的分类体系,旅游发展规划有《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各类规划均自成体系,对接困难。

3.  多规合作存在技术障碍

各类空间规划存在编制基础缺乏协调,基础资料、统计口径、用地分类标准等各类要素的不统一,规划基期、规划期不同的技术障碍,使得多规合一存在很大的交易成本。

(三)   自身要求

——传统规划空间与产业的不统一

传统乡镇级别的规划以城乡总体规划为主,但该类规划由于自城市规划的体系演变而来,其核心出发点依然是在对用地的集约化和高效利用,缺乏对产业的思考;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等规划更偏重于产业,确因为缺乏对用地的影响力而难以达到规划的效果。

二、特色小镇多规合一规划思考

(一)   特色小镇“多规合一”目标

特色小镇在规划中除了各类空间规划自身的协调,更要重视产业和旅游的问题,通过“多规合一”实现空间、产业、设计、运营的协调统一。

(二)   特色小镇“多规合一”编制要求

三位一体:产业、文化、旅游三者融合统一。

三生融合:以生态为基底,实现生产、生活的高效、有机组织。

三方落实:实现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

(三)   特色小镇“多规”界定

本文从特色小镇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出发,“多规”选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设计、运营规划等七个规划为主体,形成特色小镇“多规合一”体系。

(四)   特色小镇“多规合一”技术路线

通过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内容协同,强化产业部分内容;通过GIS平台统一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空间规划内容,强化用地的科学和可实施性;通过城市设计,强化核心区风貌控制;通过运营策划,强化项目的可实施性和落地性,形成由空间、产业为主、设计、运营辅助的四大板块组成,以规划总平面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多规合一”规划体系。

三、特色小镇多规合一规划方法

(一)   规划范围确定

1.  规划范围

本文的特色小镇为建制镇,故规划范围即小镇镇域行政边界。

2.  建设范围

即小镇核心区,一般在1平方公里左右。

(二)   规划主要内容概述

1.  镇域

主要包括镇域提出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镇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预测镇域人口规模;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划定镇域空间管制分区,确定空间管制要求;确定核心区性质、职能及规模,明确核心区建设用地标准;确定镇村体系布局,统筹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策划镇域范围内核心产业项目;确定项目用地落实方案;明确镇域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的分区、设施布局、保护内容。

2.  核心区

确定核心区的性质、定位、发展思路;策划核心区业态与产品;根据策划内容进行各类用地布局;确定规划区内道路网络;对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安排;建立环境卫生系统和综合防灾减灾系统;确定规划区内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划定五线控制范围;确定历史文化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内容及要求;编制核心区投资与运营计划;提出分期建设计划,重点提出近期建设计划。

(三)   镇域部分规划实施

1.  多规融合思路

以城乡总体规划为主要载体,通过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内容协同,强化产业部分内容;通过GIS平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内容协同,强化用地的科学和可实施性;通过城市设计,强化核心区风貌控制;通过运营策划,强化项目的可实施性和落地性,形成空间、产业为主、设计、运营辅助的四大板块,以下具体规划实施内容按照四个板块展开。

2.  技术平台搭建

以GIS平台统一各类空间规划的坐标系、制图平台以及用地分类方式,通过智慧化管理平台的接入,导入重大项目的动态管理系统,形成多规合一信息处理平台。

3.  产业规划

小镇“多规合一”产业规划主要内容:在城乡总体规划的产业规划基础上,增加产业政策、重点产业项目策划及布局,强化产业定位、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布局等内容,形成以下主要内容:

镇域层面:资源分析、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定位、产业发展战略、重大项目策划、重大项目布局、产业服务设施规划。

核心区层面:核心区功能定位(产业层面)、业态规划、项目策划及布局。

4. 空间规划

小镇“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主要内容:在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各种生态红线范围内,将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方案整合,形成小镇空间规划主要内容:

镇域层面:镇域土地利用规划、镇域综合交通规划、镇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核心区层面:总平面规划、交通规划、各类设施规划。

5.  城市设计

小镇“多规合一”城市设计主要内容:城乡设计核心内容在于三类要素的设计:

空间要素,确定高度控制、空间骨架、空间单元、空间节点、界面、路径等内容的控制原则;

环境要素,确定绿化配置、广告标识、雕塑小品、灯光灯具、场地形式等环境设施的控制原则;

建筑要素,确定建筑的主要轴线和景观朝向、形体、色彩、材料、照明等内容的控制原则。

6.  运营策划

小镇“多规合一”运营策划主要内容:运用策划核心内容在于运营模式的构建和投入产出测算:

运营模式构建:项目动态管理平台构建,各类项目运营模式设计,商业盈利模式,投融资措施。

投入产出测算:项目规模及投资,分期投资计划、各类收益计算、投资汇报率计算。

四、规划成果体系

根据上文构建的小镇“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小镇规划成果应形成“1+1+N”的成果体系,即“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区城市(景观)设计+N个专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土地规划人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