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童跃强:只有充分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 作者:童跃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04 录入:吴玲香 ]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坚持人才战略第一的思想。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惠民政策的执行主体,也是让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者。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尤为重要。

一、出台政策鼓励有能力的干部到农村一线发展。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工作环境条件、工资福利待遇、晋职晋级远不如区县级部门,从而导致公务员、干部都愿意在区县部门工作,不愿意到乡村基层工作。因此,要出台实策保证广大干部下到乡村,在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学习培训、晋职晋级等方面,明显优于区县级部门级别干部。让他们有优越感、乐于在农村基层工作,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让干部到乡村工作,成为干部晋升的必然环节,对于在工作期间取得显著成效的干部,优先使用,干部选拔优先在基层干部中产生,从而保证基层工作的干部“吃苦、流汗不流泪”。

二、加大对基层干部的脱产学习和培养,让基层干部成为复合型干部,开阔实施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思维。由于缺乏对农村群众的发展引领,在农作物种植规划、农技培训、生产管理、市场分析、营销策划等方面,农民都是盲目跟风,凭老经验种植,因此造成农作物产量低、农药残留超标、过量使用化肥、、市场信息不对称、供大于求、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传统种植的农产品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绿色、无公害的健康要求,致使农产品价格低、收益低,农民失去了对农业的生产积极性。

我国的农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传统种植模式占有较高比重。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智能时代、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但现代科技与农业生产在气象、地灾、种子培育、病虫害防治、市场预判、农作物合理配置以及风险防控方面没有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在劳动力强度、投入与产出、农产品品象、口感、色泽、营养成分、健康安全、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优势没有体现,市场认可度不高,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影响农业的发展。通过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学习培训,开阔发展思维,从而更科学合理的引领群众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加大对现代农民的农技培训。现在广大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以60、70后为主,学历低、农技知识欠缺。因此,通过基层干部利用乡村的学习教育平台对农民进行农技培训和实地指导。提高农民的农技知识信息以及互联应用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现代科技应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基本知识以及农民的综合知识水平,从而提高种养殖技术的科技水平水平。

四、引导基层干部推动土地流转,加大农产业扶持,实现农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在工作体现人生价值。以传统农户为单位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政府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催生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业龙头企业,由基层干部推动实现农村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国家以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的符合农产品质量要求的粮食、蔬菜、水果、水产、畜禽、农产品的数量多少,实施精准补贴,激发龙企业的内生动力,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五、使基层干部在农业新业态的情况下,引导乡村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总书记的话,为乡村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农业已呈现新的业态,包含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民宿经济等。人们的消费模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喜欢农村田园生活的宁静、诗意、浪漫,向往乡村的原生态,贴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天人合一的境界,体味乡村文化和浓浓的乡愁。只有顺应消费群体的需求,农村产业发展才有广阔空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树立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的思想。只有让农村成为基层干部成长的热土,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成长,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如期实现。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迎阳乡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