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窦孝解: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及帮扶对策分析

[ 作者:窦孝解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08 录入:吴玲香 ]

增其收 济其困 添其需 兜其底

——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及帮扶对策分析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已有时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系统地梳理,更准确地把握贫困户贫困的表现,更透彻地分析致贫的原因,对于更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目标,甚为必要。

一、贫困的主要表现

贫困户贫困的主要表现,既是判断是否贫困的标准,又是摆脱贫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简单归类,贫困主要有以下六种表现:

1、收入低,愁吃、愁穿;缺生活、生产用具。

2、因贫建不起房,或有房但居住安全无保证。

3、未参加医保,家有病人,但因贫无钱医治。

4、家有学龄儿童,但因贫而无钱送孩子上学。

5、人畜饮水困难,缺生活用电,无广播电视。

6、好习惯未养成、好风气未形成,生活零乱。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贫。无收入或收入少,收入满足不了生活、生产的需要,即所谓入不敷出致贫;另一方面是困。一度时间内,因支出突然增大,收入难以保证,使生活、生产陷入困境,即所谓收不抵支致贫。具体分析,致贫原因无外乎以下八种:

1、家庭成员年老、体弱、残疾,缺乏劳动力。

2、劳动力素质低、能力弱,无增收就业门路。

3、缺资金、技术、项目,缺土地等生产资料。

4、居偏远村寨,缺水,交通滞后,出行困难。

5、长期生病,或突患疾病或重病,因病致贫。

6、因供养孩子读书,家庭负担不起导致贫困。

7、因灾或因意外,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或死亡。

8、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三、帮扶的对策措施

因户施策,因情施策,是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的关键。基于对贫困的表现和致贫的原因分析,帮扶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四类:

1、增其收(助其做)

一是发展产业促增收。帮助找项目,找门路,给予技术指导和信息支持;帮助找用户、销路,建产、销渠道,连协作关系;帮助解决土地等生产资料;给予产业资金补助、产业基金扶持、小额信贷支持,解决资金不足等。

二是创业就业促增收。搭平台,对大中专毕业生给予创业扶持;对有劳动力的进行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建人才劳务市场,畅通劳务用工信息,促进就业;挖掘、安排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等。

三是扶志促勤促增收。对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甚至采取“逼”的办法,帮助其解贫困之因,立奔康之志,寻脱贫之策。

2、济其困(按需做)

一是济房困。对因贫无住房或住房安全无保障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或组织人员帮助其把房子建起来,使其居有其屋。

二是济医困。对因贫未参加医保的,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帮助其参保。对长期生病,或突患疾病或重病的,帮助解决医疗负担过重的困难,保障其不因贫弃医。

三是济学困。对学龄儿童因贫困上不起学的,给予其助学资金补助,或给予助学贷款支持,保障其正常上学,保障其不因贫缀学。

四是济灾困。因灾或因意外,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通过救灾救济、社会捐助等措施,给予其适当的救济,助其渡过难关。

3、添其需(倾力做)

一是添饮水。对人蓄饮水困难的,通过饮水工程,建水井、水池等措施,解决其人畜饮水困难。

二是添电力。对无生活用电的,通过农网改造,建(维修)小水电站,送光伏发电站(户用)等措施,解决其生活用电问题。

三是添广电。对没有广播电视的,通过光纤接入、卫星通讯等措施,解决其看不上电视,听不到广播的问题。

四是添交通。对交通条件差,出行困难的,加快乡村道路建设,针对性地改善其交通出行条件。

4、兜其底(必须做)

一是兜生活的底。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通过低保等措施,解决其基本生活。

二是兜养老的底。对年老、体弱,又无赡养人的,通过集中供养等措施,保障其安度晚年。

三是兜残疾的底。对残疾人,给予残疾人政策帮扶,解决其生活困难。

(作者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市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