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对湖南省嘉禾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实地和文献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系统和评价体系,对嘉禾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最后提出打造“国家山水地质公园县”的嘉禾全域开发构想。以期能为县域“全域旅游”发展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嘉禾县旅游资源 分类 评价 开发构想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县域生态、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点支撑的县域大旅游发展格局的实践可谓风起云涌,炙手可热,然而笔者认为:全面清楚本县域旅游资源状况,是本县域发展“全域旅游”的前提条件,是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下、玩得好”的物质基础。更是使本县成为先行者而非逐流者,是能否做出特色、取得发展成效的决策关键。本文在对湖南省嘉禾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实地和文献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系统和评价体系,对嘉禾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最后提出打造“国家山水地质公园县”的嘉禾全域开发构想。以期能为县域“全域旅游”发展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参考。
一、嘉禾县基本情况
嘉禾县,地处湖南省南部之罗霄山西南、五岭北麓。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位于东经112度14分3秒~112度35分26秒,北纬25度26分12秒~25度47分29秒。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境域东起溪头下与郴州市桂阳县为界,西至白露塘村与永州市宁远县相邻,南到清水村与郴州市临武、永州市蓝山两县接壤,北至石鼓元村与永州市新田县毗邻。地形总趋势为东、南、西三面高,自南向北渐低,形成“两山、两水、两盆地”的地貌特点。县域形如枫叶,东西最宽35.7公里,南北最长39.3公里,总面积为699.16平方公里,是省内面积最小的县。
嘉禾建县于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辖9镇1乡,167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人口42.4万。嘉禾县虽建县只有324年,但历史悠久。据《衡湘稽古》记载:炎帝之世,天降嘉谷,神农拾之,以教耕作,以其地为禾仓。相传秦始皇曾遣50万人戍守五岭,在此囤粮,禾仓堡由此得名。后置县,因名嘉禾。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阳县北有淇江,其阳有嘉禾县。夹在晋屏山、黄牛岭之间的钟水河自县西南入境,沿黄牛岭西麓北泻,将县域切成东西两半。“湘粤古盐道”沿河而行,两岸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塘村墟是湘南第一大墟。
嘉禾民歌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截止2013年末,已搜集整理的民歌,民谣2369首,但最具特色的是嘉禾伴嫁歌。1993年,嘉禾县被湖南省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如今,嘉禾民歌已经成为了展示嘉禾独特的地域文化中一张不可或缺的名片。
嘉禾县的旅游资源主要由3大部分景区组成: 地文景观为总面积4922.89公顷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域风光类为全长46.9公里的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人文景观类和旅游商品类为铸锻造和饮食文化。属典型的湘南低山丘陵区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经典代表, 钟水河道蜿蜒曲折,溶洞异石和泉水景观众多,是一处集山、水、民俗、宗教、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二、嘉禾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系统,对嘉禾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该县旅游资源主要有8个主类,24个亚类,69个基本类型,详见表1(略)。
根据统计,嘉禾县旅游资源单体数共计90处,按照新国际标准的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嘉禾县涵盖了新国标的8个主类,占100%、24个亚类,占77.4%、69个基本类型,占其44.52%。从表1中可以看出嘉禾的旅游资源排列F建筑与设施第一位,H人文活动占第二位,而水域风光、地文景观与生物景观都并列第三位,由此看出嘉禾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集中。
三、嘉禾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定性评价
1、优势评价。
(1) 气候与“山”“水”资源突出,组合优势良好。嘉禾县地处五岭北麓,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四季分明,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8.3℃,1月平均气温6.5℃,7月平均气温28.8℃,常年适合旅游。时时可来,处处能游,餐餐味美,样样好玩,有岭北休闲之都的美称,为湖南旅游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南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所形成的低山丘陵区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经典效应是周边地区无与伦比的优势资源。
(2)客源区位交通优势。嘉禾毗邻广东、广西两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境内交通十分发达,京珠复线、厦蓉高速在境内交汇,嘉新、嘉蓝、嘉宁、嘉桂四条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已融入长沙、广州三小时经济圈,嘉禾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湖南省旅游业正在迅速的发展中,同时湖南城市人口有1000多万,属于一个区域性的旅游大省,对于嘉禾的旅游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
(3)政府政策优势。嘉禾县2012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即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根据《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嘉禾县被确定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将其打造成为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生态度假、康体养生、生态宜居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嘉禾县紧邻珠三角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区位优势,着力将嘉禾县培育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嘉禾县政府提出了把嘉禾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旅游县、国家级旅游度假县、全国生态多样性示范县、全国人居环境示范县的目标,把“旅游兴县”作为发展战略,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旅游大县。
(4)资源和技术优势。嘉禾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还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丰富的革命文化,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生态文化颇具特色。县内的铸锻造产业众多,发展强势,这不仅利于嘉禾县旅游环境的优化、旅游文化的发展和旅游产品知名度的提高,而且, 铸锻造产业本身也可成为旅游体系的一部分。
2、劣势分析。嘉禾地处南部内陆地区, 非常独特的旅游资源不多,基础设施与经营设施比较落后。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项目种类单一,特色不突出,普遍存在旅游项目雷同,参与性娱乐性少,民族性和地方性展示不够。嘉禾的知名度仅在本省及周边地区。其旅游的宣传途径太少,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平台。由于其开发不到位,游客即便来过,评价也较低,影响了旅游者的重游率,且有些景点开发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缺乏规划、管理、经营旅游专业人才,其旁边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少且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多重管理妨碍了旅游的保护与发展。对于旅游景区的经济投入远远不够。
(二)定量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评价体系,对嘉禾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共有因子综合评价赋分,详见表2(略)。
从表2中综合评价赋分值结果77分可看出,嘉禾旅游资源属于三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其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族习俗活动较多。全年适合旅游期比较长。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旅游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四、嘉禾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
1、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多种资源特色鲜明的旅游形式,打造“国家山水地质公园县”。
嘉禾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应该根据自身低山丘陵区喀斯特地质资源优势,开发多种旅游形式。如根据南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优势,以钟水河为主动脉,打造“国家山水地质公园县”。又如根据嘉禾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可以开展塘村古镇铸锻造历史民俗游,晋屏镇雷公井村的民俗风情游。依托景区景点,发展休闲观光型的乡村旅游。依托嘉禾“新森活花海度假村”和众多的农业观光园,可以发展科教观光型乡村旅游。把温泉小镇建设作为生态、休闲旅游的重点来开发。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景点内的交通问题是今后重点解决的对象,但不能以牺牲景点的整体环境为代价,因此应尽量避免现代化交通道路和设施大量泛滥于景点,而应选择有个性化的、能与景观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道路系统和设施。景点外围应配置食、住、行、购、娱的基本设施。
3、加大宣传力度,塑造嘉禾县旅游整体新形象:国家山水地质公园县
要综合运用互联网、各级电视台、报纸、杂志、公交车广告、灯箱广告等方式提升丰禾、塘村古墟、南岭山国家森林公园、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的知名度。可以积极举办各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节事活动,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
4、成立县旅游业协会,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加强与地方高校的联系
建议成立县旅游业协会。通过与湘南学院等高校合作,定期的加强对区内景区景点的旅游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加业务知识,把旅游产品以完美的形象推向我们潜在的客源,重视导游培训,让其在游览期间做更多的宣传,讲解嘉禾县旅游概况。积极发挥其旅游管理人员的才能。
5、加强旅游资源的精品开发,开创自己的品牌
嘉禾县旅游资源数量众多,如要将其不知名或尚未开发的景点将其一一开发,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应该精品重点开发。比如说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基本上涵盖了喀斯特所有景观,开发的形式就有多样化。还有像南岭山国家森林公园、铸锻造业、饮食民俗风情等,虽不是很出名,却是开发潜力较大的旅游资源,需要加强开发力度,扩大影响。在精益求精的开发下建立自己的旅游资源品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系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评价体系
3、百度百科,嘉禾县
4、嘉禾县人民政府网,《走进嘉禾》,http://www.hnjh.gov.cn/jhzf/index.htm
(作者单位:嘉禾县委党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