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伟一:村支书、村主任为何成为农村信访的主要对象?

[ 作者:陈伟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7 录入:吴玲香 ]

随着农村针对村支书、村主任的信访举报日趋增多,村支书、村主任已成为农村基层信访举报的主要对象,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为加强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笔者深入湖南省耒阳市就农村基层信访举报工作开展社会调研。

一、基本情况及特  

1、数量上呈现三个增多。一是涉访总量增多。2015年上半年,共受理涉及农村干部信访举报61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l9件,同比增长311%,涉及村支书、村主任的信访举报39件,占涉及农村干部信访举报总量的318%,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l6件,同比增长41%。二是实名举报增多。基层干群矛盾纠纷日益公开化、尖锐化,举报人不再遮遮掩掩,直接撕去人情的面纱公开叫板。据统计2015年实名举报35件,占总举报量的574%,比上年同期增长282%。三是非理性举报增多。部分上访人员专门选择重大活动、重大会议、领导人巡视等时机采取静坐、下跪、打标语或堵塞交通要道、冲击党政机关,有的甚至花钱雇人拼成亲友团到党政机关鸣冤叫屈,有意制造不良影响。

2、形式上呈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单访转向群访。上访主体呈多元化、联合化、组织化。据统计,耒阳市2015年上半年联名举报8 起;集体上访3件,分别占总举报量的205%和78%,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02%、l50%。二是由“上访”转变“越级访”。由于群众多数存在“基层没用,上级有用、上上级更有用的错误观念,上访群众有了问题不是逐级反映,而是采取越级上访的办法。据统计,耒阳市2015年上半年乡镇纪委藜直接受理涉及农村干部信访举报50件,比市纪委受理的涉及农村干部信访举报少11件。三是信访对象由部门转向领导。受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人错误思想的影响,有的群众遇到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不是立即向责任部门反映问题,而是直接找领导。据统计,2015年我市有 680件上访件直接向领导反映情况,比去年同期增长12.6%。

3、内容上呈现三个集中。一是集中反应惠民政策不到位。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耒阳纪委共受理反映村支书或村主任骗取、挪用、贪污上级各种补偿款的信访举报24件、占对村支书或村主任总举报量615%。二是三资管理不透明。有些村集体资产存在家底不清、产权不明、无资产台账等问题。如耒阳市三都镇某村支书因违规处置村办煤矿,引发了该村村民到多个部门上访。三是个人作风问题。如耒阳市查处“1.18”案,该涉黑团伙以大义乡渔石村支书周某为首,分别将陈某推上大义乡泥湾村支书、谷某推上船江村支书,逐步侵蚀农村政权。并且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暴力敛财,非法敛财数亿元,涉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20多种罪名l00起案件。

二、主要原因

当前涉及村支书、村主任的信访形势堪忧,究其原因除其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以外,农村权力结构、干部选任、涉农监督检查、惩处追责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1、权力过于集中。村支书、村主任农村基层土皇帝,权力过于集中:一是一言堂普遍存在。如耒阳市亮源乡睦村村支书胡某在未征求村民意见情况下,将英衬林术资产价值9248万元变卖为539万元。二是账不明屡见不鲜。如耒阳市竹市镇一村支书意外身亡,由于村不做帐,村中一些烂账达20余万全部转至死者身上,造成村级财产无形流失。三是不买账时有发生。少数当选的村支书认为自己是党员选出来的,不是上级党委任命的,在党员中拉帮结派,对乡镇党委政府除党政一把手外,对其他干部安排工作、监督管理往往采取不支持、不配合、不买账

2、选任机制滞后。一是选拔标准不严。一些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官的选拔标准比较注重那种带头致富、听上级话的人、能压住场面的人,对个人是品行、素质把关不严。如来阳市蔡子池办事处七岭村村主任王某,曾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出狱几年后升任村主任,引发群众多次上访。二是选任方式不当。关起门来用支书、就地取材、党委点将、论资排辈等传统做法依然存在,导致一些农村优秀人才无法脱颖而出。三是培养机制缺失。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自保”意识强烈,不愿意培养发展党员,要么“高个子里面选矮子”,要么就搞“近亲繁殖”。

3、监管惩处不严。一是监督不独立。当前乡镇纪委存在人手不够、业务不精、精力不够等问题,同时还缺乏独立性,往往因同级党委的干预,致使问题查不实或是查不下去。如我市今年存在8封重访信件经领导批转乡镇纪委查处,未查出任何结果,且在市纪委调查时往往收到一些乡镇领导的求情电话。二是发现不及时。如湖南地区惠农政策执行了多年,直到20147月才全面掀起地毯式检查,这样一来错过了一些问题的纠正期。三是惩处不严厉。个别乡镇党委政府对村支书、村主任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时,为求“和谐”,总是捂着、盖着,或是出面为其解脱,导致一些违纪违法问题查不实,进一步纵容了少数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对策措施

1、要进一步严控权力运行。一是要针对一言堂问题,在农村推广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农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二是要针对一支笔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财务管理制度,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不得直接经管现金,财务管理必须由村支部一名副职负责,村级的大额开支要经集体讨论并又理财小组审核。三是要针对不买账问题,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奖惩、绩效工资发放和村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形成抓基层党风廉破建设的刷性化机制。

2、要进一步强化干部选任。一是要选准村干部。要对村干部的工作经历、工作实绩、遵纪守法情况,以及个人的生活圈、社交圈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真正将群众基础好、政治思想过硬的人纳入选拔范围。二是严格选举程序,全面推行“公推直进海选等选举方式,将群众威信高、影响力大、事业心强的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选进村支两委班子,防治近亲繁殖"带病选任”问题。三要村干部轮岗交流。针对村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长期在本地任职,容易产生腐败的实际,实行村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一定度规避村支书、村主任违纪“人情”因素。

3、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一是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负责人,每年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述职、述廉一次.并接受村民代表评议,加大群众对村官的监督力度。二是强化乡镇纪委监督作用。要实行乡镇纪委垂直管理,统一归口市纪委管理,彻底解决受制于乡镇党委政府的问题,从根本上保障乡镇纪委监督的独立性和高效性。三是完善对村官的日常监管机制。针对村官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加快依法治村进程,提高村民的法治和民主意识,引导村民积极检举、揭发村官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

4、要进一步加大查纠力度。一要严查问题。对群众反映的农村基层干部违法乱纪问题,有访必核、有案必查、查必有果、违纪必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要严查案件。坚决纠正和重点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暴露出来的苗头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措施,完善制度,改进管理,堵塞漏洞,充分发挥查处治本功效。三要强化追责。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强化乡镇主要负责人和驻村干部抓村级廉政建设的责任。凡发生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要视情形追究驻村干部、分管领导直至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作者简介:陈伟一(1973-),男,湖南衡阳阳人,中共衡南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法学、社会管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