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匡子欣:同舟共济,推动“旅游扶贫”

[ 作者:匡子欣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7 录入:12 ]

据村主任曾爱仁介绍,县里以“旅游扶贫”为抓手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官溪村目前已发展农家乐10多家,一年四季生意十分火爆。村里因势利导发展了桑葚、草莓采摘,以及一系列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由此可见,“旅游扶贫”不失为一个有力的脱贫举措(2月14日人民日报)

全国的扶贫工作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虽有各式各样的扶贫措施,但仍存在部分“虚有其表”的扶贫方式,未将扶贫资金政策有力的利用起来。在一系列扶贫措施的推行之下,“旅游扶贫”成为了其中的创新举措之一。若要切实帮助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扶贫”这一方式脱贫,还需政府、百姓、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

政府要掌好“旅游扶贫”的舵。扶贫工作作为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打破发展中的瓶颈,让旅游扶贫更好的发挥效用。其一,把资金用活。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可以通过“PPP项目”,采用“旅游公司+政府+农户“的模式开发扶贫。这样不仅能减少财政负担,还能拓宽资金来源。其二,把土地用足。农业部等六部门《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已发布,为把“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到实处。此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可以尝试与已转为非农人口的百姓进行协商,通过补偿等方式,将其土地留在村内集体使用,用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其三,把宣传做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若是利用好互联网这一东风,将其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想必不是对乡村旅游业的颠覆,反而能起到助推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当地的乡村旅游业,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百姓要划好“旅游扶贫”的桨。要划好此桨,百姓应该富有三心。“一心”当为“自强心”。《礼记》有云:“知困,然后能自强。”贫困百姓应该认识到自身贫困的原因,迎难而上,努力克服眼前困难,才能早日脱贫致富。“二心”当为“不甘心”。鲁迅曾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的确,如果自身甘愿贫困,就像那扶不起的阿斗般,纵然有再好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也只会无动于衷。只有心中充满不甘,才会抓住契机,不顾一切的做出改变。“三心”当为“感恩心”。“吃水不忘挖井人”,当自己身处贫困之时,若有来自他人的雪中送炭,心里必然会感到浓浓的暖意。因此,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日后再将此份温暖传递给他人,对社会何尝不是一种回报,对自己何尝不是一种财富。

社会各界要扬好“旅游扶贫”的帆。扶贫工作绝不仅仅只是政府和某一个贫困百姓的事,而是整个社会都应该为之思考的事。俗话说“一支花再美,也不能代表整个花园,一支蜡烛再亮,也不能照亮整个世界。因此,即使大有多数人富裕,也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富裕,只有让贫困百姓早日脱贫,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就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如果能贡献自己的力量,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实现与贫困户对接互助,就能加快脱贫速度,早日实现全民小康。

“旅游扶贫”是一艘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船,船若要开得稳,还需政府和百姓通力合作,掌好舵,划好桨,扬好帆,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我们也要坚信同舟共济,必能攻坚克难,早日消除贫困,共同推动旅游扶贫的大船平稳往前开动。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白鹿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