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志勇:容错不是纵容纪律和法律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 作者:李志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3 录入:实习编辑 ]

容错机制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就强调,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然而,“容错”并不是对乱作为的纵容,纪律和法律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留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需要鼓励那些敢行敢试敢为人先的干部,大胆开路。然而,改革就会有风险,创新就有可能失败。“容错”机制,无疑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容错是为了更好的少犯错误,而不是让有些不怀好意的人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挡箭牌。在鼓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有规不依、明知故犯、中饱私囊的现象。若让这些人借“容错”之名蒙混过关,势必会侵蚀群众利益,危害党的事业。因此,对拿“容错机制”当挡箭牌,打自己的“小算盘”、谋自己的“小利益”的人,该追责的要追责,“容错”并不是对乱作为的纵容,纪律和法律仍是我们不可逾越的底线。

“容错”警醒广大干部需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需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践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自觉深入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立德立规,树起道德高标准,划清纪律“底线”,做合格共产党员。必须坚持时时用党章要求自己、事事用纪律管住自己、处处用规矩把握自己,坚守底线,筑牢防线,不踩红线,用铁的纪律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三都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