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转变发展生态理念,落实民生工程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在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对现有生态资源保护具有战略意义。广大林业职工当年从事伐木,支援国家建设,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新华网)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伊春市考察调研,在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最主要的就是强调了生态资源和林区转型发展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步正是为了更好的将民生工程落在实处,同时对现今的神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现实意义。
当前,党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就是为了人民的可持续发展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其重中之重的关键就是要保障民生问题。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调研正是对民生问题重视的表现,我国的生态资源趋于弱势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如何对我国本就不足的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而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调研黑龙江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故,笔者认为我国只有将生态资源、可持续能源发展得当,才能更好的落实到民生工程上,若是连基础的资源都难以保证,那又何谈改善民生、落实民生呢?
保证民生就是要发展“绿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仅要保护现有的可贵资源,同时还要转变新理念。在社会进步、全球一体化的刺激下,民生问题和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化亟需关注的重点问题。故,笔者认为要保证民生,保护资源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转变新的发展理念。
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要全面控制对林业的滥砍滥伐,这无疑不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保障,不是对民生工程的落实吗?怎样将生态转型工作做到更好、更快的转变新理念保证民生呢?
首先,应该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力争将保护工作做到、做好。生态环境建设转型就要求我们对生态环境建设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在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优势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快更好的进一步落实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其次,应当在保证新型理念转型的同时注重保障民生问题,在新理念转变的同时就要求当地就要以可持续发展来贯穿整个工作之中,不仅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上要采取措施,将搞好帮扶、低保工作等落到实处,还要在进一步开展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鼓励贫困人口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此实现双赢的局面。
最后,要不停反思生态环境建设转型的过程。要“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运用到新理念转型中,只有经过不停的反馈、思索等双管齐下,不断实践探索,才能够更好的加强新理念转型,将民生工程落实到位。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邑县三岔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