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曾仁德:脱贫攻坚,任重道远

[ 作者:曾仁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5 录入:实习编辑 ]

——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感受与思考

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他先后在湖南、青海代表团表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在之前的多次专题会议上敦敦嘱托:扶贫工作要在精准上下功夫,作文章,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中央的政策、要求非常清晰明确,下面的具体执行情况怎样呢?实实在在地说,差距还很大,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老百姓的期盼还相差很远,要如期精准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

某单位帮扶的村有2000余人,2015年初上报的建档贫困户有177户,550人。按照要求,确定建档贫困户,应召开村民代表、党员、村民组长会议,进行民主确定,并且要张榜公示,标准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2855元以下。但实际上,村支两委根本就没有按规定开会和公示,都是他们直接报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上面的政策、要求、精神的及时、准确传达问题。上面开会,轰轰烈烈,文件资料讲话稿一大堆,但一般最多能传达到乡镇一级,真正完整、准确传达贯彻到村、组的很少,很不及时,往往是在最基层断线,掉链子,这种情况很普遍。第二是很多党员、代表、组长在外地打工、谋生,要在短时间内召开会议的确困难,包括通知、联系和费用等等,而上报这些名单,往往是没有提前布置的,一般是即时通知,即时就要报,只得手忙脚乱应付。第三是一些村干部长期养成了凭想象、拍脑袋报表的习惯,任凭上面有什么要求,他们多是老套路,反正报错了也没谁追究责任。第四是之前没有料想到申报贫困户会有直接的经济利益,所以多是认为报谁都一样,能应付就行。第五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问题。在很多地方,村民对村级组织的村务、政务、财务基本上不知情,更不用说参与决策和监督制衡了,很多事情都是村干部说了算,做了算。

因为在贫困户确定上的问题,其报表质量自然可想而知,“精准”度大打折扣,有些贫困户的姓名、家庭人口、联系电话、致贫原因,特别是那些数量指标如房屋、田土面积,收入等差错不少。有些确属于贫困对象的,没有报;有些明显不符合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却是列入了贫困户名单,特别是一些村干部的亲属、关系户等,在村民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也给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埋下了不少隐患,有些村民甚至连自己是不是建档贫困户?脱没脱贫?什么时候脱的贫?都不知道。

以前的扶贫工作,主要是以村为单位,解决一些水、电、路、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问题,年终慰问一下特困户,给村里拿点钱,皆大欢喜。现在要求精准到户到人,要根据各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致贫原因等因户、因人施策,采取帮扶措施。但是,一些村干部担心村民有意见,激化矛盾,摆不平,不敢把有关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比如2015年底,某县扶贫办给每个贫困村安排了10万元扶贫资金,要求其中3万元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7万元要落实到贫困户,专项用于发展产业项目,要造表由贫困户签字领取。这是一项很实惠、很实在的政策,很得民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关怀。但是扶贫工作队多次催促村支两委抓紧落实,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好措施尽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脱贫致富成果。工作队体谅他们在具体工作上的难处,建议召开在家的村支两委成员、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会议,工作队的同志也参加,一起研究具体落实问题。工作队还提出了实行项目奖补的办法,即公开制定奖补政策和标准,鼓励建档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种植、养殖、加工、商业、服务等等都可以,只要不违法,由农户自愿申报项目,自己承担经营责任,大家来评定,确实有行动、有规模、有成效的,给予公开奖励,甚至可以开奖励大会,造声势,奖勤罚懒,调动大家的脱贫积极性。但是,现在已经是2016年8月末了,某村里做公益事业开支的3万元,他们以公路建设项目的水泥沙石发票报账领用了,而要求用作贫困户产业发展的7万元,至今仍摆在镇经管站的账上!并且,据了解,周边其他贫困村也大体如此。一方面,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安排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的资金却是闲置在经管站,这“最后一公里”就是“梗阻”,打不通!

2015年,某扶贫单位支持某村现金5万元,另协调部门资金9万元,争取危房改造指标5户。工作队要求这些资金部分用于村级公共开支,部分直接到农户,发展产业项目及年终特困户慰问等。但实际上这些钱直接到农户的,基本没有。所以,今年工作队改变了帮扶办法,直接与贫困户对接。根据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工作队实地走访考察后,对符合条件的,直接帮扶,把钱给农户,精准到户、到项目。工作队的条件是:第一,属于建档贫困户;第二,确实困难;第三,勤劳朴实,自己想脱贫,想发展产业,并且有一定的条件和技术基础;第四,承诺将工作队援助的资金专项用于产业项目发展,而不是吃喝玩乐,打牌赌博。工作队计划资助10户左右,目前已经落实了四个贫困户,其中两户养猪、一户养鱼、一户种植有机蔬菜,年初每户支持4000元,用于购买饲料、鱼苗、翻耕机械等,每户安排一名工作队员跟踪联系,效果很好,特别是两个养猪户,因为今年市场行情好,每户纯收入均已超过十万元,远远高出人均年纯收入2855元的脱贫标准。因为工作队都是公开实施、阳光操作的,是扶的真真实实的贫困户,所以其他村民也未见有什么意见。只是因为工作队的钱没有进村里的财务账,村里说不好给工作队开收据,所以该款至今还是工作队写的借条。

2015年11月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从宏观上讲,既实实在在为贫困户着想,也方方面面考虑慎密。但问题是怎么实施?怎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是最为关键的。某工作队所重点帮扶的贫困户中,有一户曾姓人家,他前年在姐姐的资助下作了换肾手术,把所有家产花光了,连老婆都跑了,现在每月要吃1000多元钱的护肾药,实际是保命药。工作队建议他入农村医保,并答应帮他联系,但他给工作队的同志算账说:农保要在指定医院住院或正规医院的门诊发票才能报账,且门诊只能报30%,还要减去600元的免报数,最要紧的是他们的药价要高好几倍!他自己直接网购,花的钱要少得多,还省去了报账来来回回的劳累奔波与交通费用。据笔者初步分析,贫困人口真实的致贫原因,第一是疾病,因病因残致贫的在50%以上,各种疾病如癌症、精神病、肾病、伤残等比较普遍,一个农户,只要家里有病人,就很难真正脱贫。第二是教育、文化、技术,所有贫困户,包括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文化程度一般在初中以下,很大一部分是小学没毕业,只能种地、打零工、卖苦力,很难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如某村的小学只有三个年级,读完三年级以后,要到外村才能继续读更高年级的书,很多人因此失学。第三是婚姻,很多大龄男人(有30来个)娶不了亲,成不了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破罐子破摔,没有脱贫致富的动力。第四是懒惰,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点钱了打牌赌博,没钱了看别人打牌赌博。很显然,这样的贫困户,要在一、两年内脱贫,是很困难的。

按上级文件要求,某村的贫困户在2015年、2016年每年要脱贫30%,2017年、2018年每年脱贫20%,到2018年底全部脱贫。并且脱贫的程序也和确定贫困户一样,要达到脱贫收入标准,要由村民代表会评议、公示,要贫困户本人签字确认。省扶贫办还专门下文称要对脱贫人口进行复核,复核的办法为:现场检查、统计分析和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电话调查。电话调查的内容包括:脱贫户的姓名、人数、收入、帮扶人、帮扶措施、本人是否签字?是否公示?等等。但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种随意地“被贫困”,“被脱贫”,纸上贫困,笔尖脱贫的现象,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危害不容低估,不容忽视,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化县供水公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