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国土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这次会议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是与党的十八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一脉相承的。美丽中国要靠新经济、新产业来充实它的底气。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时期,全国各级党政、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各行各业人士必须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进一步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共同建设好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一、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经济总量不断跃升、总体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发展依赖粗放型模式,不仅效益低、质量差、核心竞争力弱,而且导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其罪魁祸首就是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它和其他各种环境污染一起,损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破坏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醒着我们为追求高速经济增长已承担了多少难以忍受的重负。
面对这样的现实,大家心中都明白,那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粗放式增长的老路,今天再也走不通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既是党的十八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各级党政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更是我们各级政协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是我们的热切追求
为了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近几年来,全国各级政协组织已做了大量调研、视察和建言献策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我们南充市嘉陵区政协也不例外,在助推嘉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把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作为调研、视察的重要工作来抓。自2013年以来,我们着眼绿色发展,持之以恒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调查研究,先后在国、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争创成为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单位,打造了生态经济研究的嘉陵品牌。我们紧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助推“一江三河”流域综合保护列为政协重要关注议题,定期深入乡镇摸排掌握排污情况,多次实地督查凤垭河污染治理,连年强力推动泥溪口沙石码头搬迁。同时,持续关注工业污染源头防治,多次深入工业集中区视察监督企业排放,大力推动明华生物、嘉美印染搬迁,及时开展李渡垃圾发电厂运行情况调研,努力为嘉陵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奉献力量。
从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我们相继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嘉陵的城镇社区、乡村农户、溪河塘堰、田间地头进行了仔细调研,先后撰写了关于嘉陵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等方面的调研报告,报送嘉陵区委、区政府供决策参考。在这些调研报告中,区政协针对存在问题,向嘉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大力培育生态意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城镇治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植树造林水平;持续开展综合治理,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搞好宣传强化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发生;完善提升生态功能,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力;发展生态产业集群,增强城镇核心竞争力;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增强城镇发展对外吸引力;塑造绿色低碳形象,增强城镇发展社会影响力”等对策建议,得到了嘉陵区委、区政府采纳,为推进嘉陵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嘉陵一二三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朝着绿色循环低碳方向发展发挥了有效作用。
与此同时,区政协还组组力量多次撰写学术论文去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发展献计出力。从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我们先后应邀赴浙江理工大学、成都市青白江区、北京理工大学、新疆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九江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财经大学、河南信阳师范学院等地参加了由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生态经济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政协、《光明日报》理论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等单位主办的以“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分别在会上作了题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共同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四川低碳经济发展研究》、《青白江区推进绿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四川南充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雾霾给我们的警告与启示》、《绿色崛起的南充路径研究》《积极主动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嘉陵路径初探》等学术交流发言,受到了来自全国部分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部、四川省政协、《光明日报》理论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嘉陵区政协提交的学术论文,除被大会组委会编入论文集外,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编入书籍进入新华书店销售,有的还被《生态经济通讯》、《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市县领导月刊》和《求是理论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中国高层理论刊物和网站刊发,供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学习参考,为在大面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些典型经验和个体案例,尽到了我们基层政协组织的微薄之力。
三、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任务繁重刻不容缓
虽然经过我们各级政协组织与我国各级党政、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使环境质量有所提升,为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从大面积来看还收效甚微。2016年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个雾霾重点地区,PM2.5与2013年相比,浓度虽然分别下降了33.0%、31.3%、31.9%,但平均浓度仍分别还有71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全国74个大气质量重点监测城市,2016年的PM2.5与2013年相比,浓度虽然下降了30.6%,但平均浓度仍有50微克/立方米。由此可见,我国部分地方大气污染仍然较为严重。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一些地方的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也不容忽视。我们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我们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刻不容缓。
首先,从大气污染来看,2013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方都出现了严重雾霾天气。2013年2月至3月,雾霾连续两个月覆盖全国约1/4国土面积、影响17个省(区、市)6亿人口的生产生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一书介绍,2013年1至10月,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呈现高发态势,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是1961年至2013年这52年来最多的一年。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再从新华网2014年2月22日报道的记者从国家环保部了解到的空气污染信息来看,因受不利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出现空气重污染,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2014年2月21日国家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出现灰霾,灰霾影响面积约为143万平方公里,重霾面积约为81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等地。受其影响,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20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截至2014年2月22日上午9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9个城市中,有19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PM2.5日均标准值为75微克/立方米),为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7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属严重污染。北京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为253微克/立方米,属严重污染。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公布,2015年1月份,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3.2%~100%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48.2%,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5.6%,中度污染为13.3%,重度污染为11.0%,严重污染为1.9%。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10。与2014年1月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37.6%上升为48.2%,升高10.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与2014年12月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降低10.7个百分点。据《人民网》报道,2015年11月26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截至29日上午,重污染过程仍在持续,京津冀及周边31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截至29日8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石家庄、邢台、保定、衡水、阳泉、忻州、德州、聊城、菏泽和商丘共10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北京、天津、邯郸、沧州和廊坊等21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2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有23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邢台市为区域内污染最重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值)达到370;北京市AQI值为308,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2015年12月7日晚,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首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要求全市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工地停止室外施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12月9日,由于空气重度污染,白天变成了黑夜,在天安门广场执勤的武警战士首次在雾霾天佩戴口罩执勤。这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监测,境外媒体对北京雾霾红色预警相关报道共有191篇。
再从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来看,形势也不容乐观。据《搜狐新闻网》和《中青在线网》报道,2015年11月7日至14日,辽宁省出现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特别是沈阳市遭遇了六级严重雾霾污染,全市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雾霾指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AQI指数超过500“爆表”2倍多,空气中有一股呛人的味道。在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里,有的人戴上了防毒面具,有的工地被限制施工、停工,有的企业被限产减产。据《四川环保网》报道,2014年1月份,四川境内的成都、德阳、绵阳、自贡、宜宾、泸州、南充等8个城市空气质量也受到严重污染,达标天数比例仅为8.50%,而超标天数比例高达91.50%。其中轻度污染占29.96%,中度污染占20.24%,重度污染占32.79%,严重污染占8.50%,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41.30%。在空气污染严重的8个城市中,泸州和南充的达标天数比例最低,全月无一天达标,达标率为0.00%。超标污染物为PM2.5、PM10、NO2和CO。2015年1月份,四川省21个市(州),空气质量总体达标天数比例为45.0%,总体超标天数比例为55.0%。其中,轻度污染为19.5%,中度污染为16.2%,重度污染为18.5%,严重污染为0.8%。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评价,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南充、宜宾、资阳、遂宁、内江、乐山、眉山、广安、达州等15个城市,总体达标天数比例环比下降25.6个百分点。空气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
其次,从水体污染来看,形势也较为严峻。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大大增加,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园区企业的生产废水和农村畜禽规模养殖场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使我国近半数的江河湖泊水体都受到了严重污染,生态系统结构受到了极大破坏。有的地方已经连续发生了湖泊萎缩、功能退化、水质污染、湿地减少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的不协调,造成了人们追求更高物质生活的欲望。但是,这种缺少文化的素养犹如暴发户般的急功近利以及最高限度的节省成本和追求更高利润的方式,将会导致我国经济与环境成反比发展趋势。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加以改变,假以时日,人们将会死在自己的贪欲之中。
再者,从土壤污染来看,现状也让人揪心。据国家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1.6%、2.7%、2.1%、1.5%、1.1%、0.9%、4.8%;六六六(六氯环己烷)、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土壤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首先,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次,农业生产中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
空气污染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江河湖泊污染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例如缺乏达标的农作物灌溉用水和人畜生活饮用水,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生活缺乏幸福感。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其他环境介质,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四、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24日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然而,在我国一些地方,仍然还存在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现象。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尽管雾霾围城频频敲响警钟、江河土壤污染危及人体健康、触动切身利益,但等到真正决策压缩落后产能,需要放弃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时,却又患得患失、下不去手,甚至对高污染项目仍抱有“先上马再说”的侥幸心理,认为快速发展是自己的事、治污是别人的事,不抢抓眼下机遇就会在长远上吃亏。一些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对上级甚至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在执行上大打折扣,对环境违法企业视而不见、查而不处、处而无力。一些排污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其练就了一身不怕环保监察、不怕行政处罚、不怕损害公众利益的“三不怕”怪招。凡此种种,折射出一些地方知行脱节,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层面。因而,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方生态环境仍在恶化。近几年来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四川盆地连续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部分溪河湖泊污染严重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对此,我们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决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实地调研、组织视察、提交提案、撰写社情民意、专题协商、专题研讨、民主评议咨政议政、大会发言、网络留言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向各级党政、有关部门和工商企业就转变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建议大家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办事,力争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新的作为,在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面有重大突破。建议各级党政领导应牢固树立生态成本观、环境大局观和绿色政绩观,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的要求,勇于肩负起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环境、造福百姓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建议各级环保部门严格履行职能职责,避免“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出现,坚决清理废止有的地方政府制定的限制开展环境执法、擅自减免排污费、降低环保准入门槛等阻碍环境执法的“土政策”,大力开展环境监管联合执法、区域执法和交叉执法,强化督查督办,对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环保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情况开展督查,对环境履职问题较多的地方政府予以通报并逗硬处罚促其整改,坚决维护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的严肃性;建议各相关企业认真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严禁偷排、漏排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积极踊跃争当遵纪守法、低碳排放的绿色企业;建议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发生严重污染的地方连续进行跟踪报道;建议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有效监督环境污染,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好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议司法部门积极受理环境污染受害者提起的维权诉讼,对污染严重、影响恶劣和环境监察严重失职渎职的行为严惩不贷,充分发挥好环境权益保护最后一道屏障的作用。
总而言之,只有我们大家一道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建立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早日建成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
作者简介:现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兼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生态经济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是生态经济。他撰写的《共同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获得了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征文比赛优秀论文奖。他所著的《“金点子”献给新农村建设》一书,荣获南充市人民政府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他所著的《新时期城乡经济发展研究》一书,荣获南充市人民政府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他所著的《生态新路——产业升级与美丽中国路径》一书,已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向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申报《四川省2017年度重点图书出版资助项目》,将于2017年4月出版发行。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