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沿海侨乡福建长乐市经济快速发展,民间婚丧喜庆讲排场、比阔气等铺张浪费之风比较盛行,婚丧喜庆逐渐由民间习俗演变为攀比、斗富的平台。记者日前走访福建、山西、河南等省的一些农村发现,随着对移风易俗重要性认识的逐渐深入,以往一些红白事攀比排场的状况已经有了较大改观。(3月21日 新华社)
红白喜事随礼,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传统风俗习惯。按说,通过这种方式来联络友谊、加深感情本无可厚非。然而,这种“礼尚往来”不知从何时开始“变了味”,甚至成了极少数人用来敛财的一种方式。应该说,近年来在各地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作用下,农村操办红白事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的“彩礼满桌”到现在的“清风扑面”。毋庸置疑,农村“红白喜事之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折射出农村群众的文明意识在不断提升,也凸显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显著。
“红白喜事之变”,折射出农民的文明意识在不断提升。农村红白事随礼,又叫“人情债”。尽管不少农村群众对于日益沉重的“人情债”感到无奈,但均因“爱面子”而有苦难言,该去的还是得去,就算是借钱也不得不送礼。不少地方每次动辄二三百元,甚至上千元。正所谓“买东西可以赊账,人情债难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诸如类此的陈规陋习,不仅加重了群众的负担,扭曲了正常人际关系,也败坏了农村的社会风气。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中央高度重视及各地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各地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基层、大力推动移风易俗等工作,各地农村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等不正之风有了明显改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明意识在不断提升,更加注重文明节俭办事,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红白喜事之变”,凸显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通过集中开展整治村容村貌、评选文明家庭、展示家风家训等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台阶。特别是福建、湖北、山西、江西、河南等不少地方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等铺张浪费之风大为好转,取而代之的是乡村节俭文明办事的清风扑面而来。应该说,农村“红白喜事之变”,不仅仅是折射出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实效,更为关键的是凸显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硕果累累、成效显著。
“红白喜事之变”,折射出农村乡风之变,迎来了风清气正、移风易俗的农村社会文明新风尚。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南京文明网 2017-03-2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