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一词是指: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
当下的中国,随着城市化的迅猛提升,可以说到了全民都在找乡愁的时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为本的封建社会形态。铁板一块,数千年来形成了适应农业社会的文化体系。比如说唐诗宋词、宋明小说、程朱理学。。。但,当以工业化为代表的城市化浪潮的铺天盖地对中国物质和文化的冲击改造,大多数人已经找不到心灵深处的‘乡愁’了。
有句老话说,往上数三代,咱们都是农民。是的,我们无数家庭的家族遗传,和文化传承,大部分都是农业社会的传统文化。要不然你就无法理解,像曾国藩家训和朱子家训这样的古老经典依然作为治家的最高教条。漫布于大街小巷的读经教育海报,似乎是中国人在精神上找不到北的最好例证。
就算是固守在土地上的群体,也开始大规模的到城市谋生。中国目前仍有几亿农民工,他们背井离乡。在忍受着城里人白眼和各种不公平的同时,那夜晚辗转反侧的想家和对故土的思念已经把城中村昏暗的夜晚熬的疲惫不堪。
还有几亿留守老人和儿童,让整个农村寂静的天空窒息。电话两头往往是涕泪交加,这是当下中国最沉重和无奈的一页。新农村建设,使多少人再也找不到在农村的印记。包括祖坟、老屋、传统小食,以及无数人心中那棵村口的老槐树。
总之,找不到“乡愁”恰恰说明中国社会的进步。但,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文化体系要成熟和繁荣还有几百年的路要走。当下,我们仍然在中国某个山区的小村寻找着祖先的印记和难以割舍的“乡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东流珠江 2017-11-0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