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村走出来的浙江小伙周功斌辞去杭州的公务员职务,卖掉婚房回到故乡,想把浙西山村打造成旅游胜地,既让父老乡亲致富,也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新闻出来后,竟还招来相当多的指责,指责他是穷山沟飞出的“凤凰男”,忘恩负义卖掉丈母娘给买的婚房,回去倒贴亲戚,还一心想往玩越野的富二代圈子里钻。一个新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逆转?紫牛新闻记者带着这个疑问,采访了周功斌、他的妻子、丈母娘、越野车队和当地政府,发现不少人没有认真了解情况,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就开始先入为主贴各种“标签”。(中国新闻网 2月12日)
什么叫“凤凰男”?通过网络搜索,“凤凰男”对应的是“孔雀女”,都是歧视性词语,主要是指从经济条件差的农村走出来,通过高考等途径在城市中找到工作,并与城市女孩(男孩)结婚的男子(女子)。他们之中可能家庭条件非常不好,而且常伴一群穷亲戚。笔者认为,对“凤凰男”“孔雀女”的定义词,有很大“以偏概全”,故意妖魔化之嫌,俗话说得好,“凡事都会有两面性”,既然具有“两面性”,就不能“一杆打翻一船人”。
之所以造成对他们这个群体特性的误解,社会舆论确实有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在当下,经常会有各类“狗血”电视剧或者小品,故意渲染“凤凰男”或“孔雀女”群体,动不动就把他们刻画得很丑陋,几乎特点都集中在吝啬、敏感、自卑、自大、小农意识等。同时,通过互联网“舆论”对“凤凰男”或“孔雀女”的诟病中,这些缺陷被不断放大,成为他们挥之不去、抹之不掉的“污点”和“标签”,而他们朴实、勤奋、上进、孝顺、节俭、能吃的苦的品质和精神,却被大众“刻意”忽略和消费,只看到了他们自身固有的性格“缺陷”,完全忽略他们为了实现“鱼跃龙门”而付出的艰辛的努力。另外,在现代一些“不良”风气下,“凤凰男”和“孔雀女”精明势利、爱占便宜、自私排外的形象不断被强化,以至于成为社会“糙渣”文化餐桌“快消品”,更有甚者,煞费苦心“精心”编制“美丽”的故事,不断把“凤凰男”和“孔雀女”的“标签”推向风口浪尖,成为各舆论和大众茶前饭后的“靶子”。
笔者认为,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不应该把“出身”还当成“原罪”来批判和嘲讽,与其诟病“凤凰男”和“孔雀女”,不如给予他们更宽容的环境,毕竟,对他们“一知半解”的嘲讽解读本身就是用“有色眼镜”的“杯中窥人”,他们的性格缺陷不是仅有他们有,其他不是“凤凰男”和“孔雀女”的人也有,但“凤凰男”和“孔雀女”的奋斗精神、吃苦耐劳、达标专一的优点却是很多人不具备的,我们应该用更多尊重和包容心态,鼓励和赞扬他们热爱奋斗的精神,始终让他们坚信通过刻苦“读书”可以鱼跃龙门,可以实现“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涅槃,只有这样,社会的“风气”才会“纯正”,大众的价值观才不会被“扭曲”,“不劳而获”“投机倒把”的思想才会被人们摈弃,让努力奋斗和创造成为实现人生梦想的时代风尚。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