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创新扶贫机制 凝聚脱贫攻坚

[ 作者:亦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27 录入:吴玲香 ]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党和国家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工作,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对党和国家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十九大精神,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各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充分认识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性,查摆自身问题,列出整治计划,并限时整改,以彻底解决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走“表面程序”应付工作的问题。

严肃工作作风。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建立专项考核机制。严格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细化分工和职责,完善修改考勤制度并建立台账,对不尽责的干部及时召回,防止将综合能力较差的人员选派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强化干部作风督查,严查实督在扶贫领域干部作风问题,实行单项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启动问责程序,严肃追究责任,以彻底解决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干部、镇村干部担当意识薄弱,敷衍塞责,“等靠”严重思想问题。

增强责任感,加大问责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精准整治,进一步增强干部责任感;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是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必然要求,是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百色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和深化专项工作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开展脱贫攻坚领域违规违纪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开通扶贫监督举报热线电话,推行有奖举报制度,以彻底解决扶贫干部开展工作存在走过场、敷衍应付现象,工作不切合实际、落实工作不及时等问题。

脱贫攻坚开展的意义不在于只给百姓钱,更多的是规避等、靠、要的懒惰情绪,深层含义是用好的政策带动百姓脱贫增收,独立创业,并形成长效机制,所以要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实现村级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深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村集体资产经营方式创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并且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继续创新全体村民自治和民主理事制度,探索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引导广大农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好家园,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地址:四川梓潼)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