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民政厅获悉,为及时、科学、综合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四川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子,努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今年将对341个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30058张床位进行改造提升,改善养老服务基础条件,增加护理型床位,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2018年3月15日 四川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一向关注城市人口老龄化,然而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的问题却更加严峻——速度快、规模大,同时还伴随着“少子”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家庭保障功能快速弱化的现象。研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是当务之急,尽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目前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部分地解决了他们老有所养的问题,但是一个月200元左右的养老金只是杯水车薪。2018年中国将迈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实行中央调剂制度,均衡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负担。实行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
倡导养老服务多元化,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差异化提高退休年龄。引导和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企业、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涉老医疗机构、家政服务企业等多元化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通过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居家养老的支持政策,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行动等补齐居家养老支持政策的短板。通过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破除制约老龄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等补齐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的短板。
统筹相关医疗、养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医养结合模式。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有效有序下沉,研究制定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全面、连续的健康服务。省去中间环节,大大节省照料成本和医疗开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养老事业发展的很好选择。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建立老年人精神关爱、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的服务网络,重点开展针对独居、留守、失独、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群的专业服务和志愿服务等,补齐老年人精神关爱的短板。
农村人口老龄化引发的这一系列养老问题不可避免,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积极发挥出社会、政府、市场的合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定能解决好这些问题,让老年人沐浴在新世纪的和谐春风中,越活约有滋味。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