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治污不需要“抖音”音效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录入:吴玲香 ]

5月3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评估考核结果,廊坊、保定、北京等11个城市考核结果为优秀。其中,3个城市考核结果为不合格,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被约谈。(人民网 5月4日)

“抖音”是当下一款较为流行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选择歌曲,配以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它与小咖秀类似,但不同的是,抖音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快慢、视频编辑、特效(反复、闪一下、慢镜头)等技术让视频更具创造性,而不是简单地对嘴型。回到治污的层面,早在2014年出台的《环境保护部约谈暂行办法》就明确规定,对见未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环境保护部将进行约谈督促整改。可事实上,一些地方污染治理还真就有“反复、闪一下、慢镜头”之嫌,治污岂能有“抖音”音效。

城市的进步要凸显以人为本,首先得改善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这是人类健康最基本的需求,也是适宜人居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然而,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全国多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让人不敢苟同,不仅给公众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更是殃及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当然,为了地方GDP的数字可观,对本该生产不落实或燃煤小锅炉“清零”,对减煤、治企、控车、降尘不忍“忍痛割爱”却大有人在。约谈治污的确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怕的是接下来的实施成为简单“对嘴型”。

诚然,环境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环境污染治理也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在不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的影响下,对许多环境污染事件或者监测数据仍以遮遮掩掩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和方式来处理,或有案不查、有罪不究,或降格处理、以罚代刑。甚至还有个别执法人员徇私枉法,利用职务之便为破坏环境的违法企业大开方便之门,牟取一己之私利。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地方政府和主要领导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冲动。为此,就算约谈的次数再多,要换来清新、洁净的空气,需要落到实处。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办法总比问题多。“低碳生活”已是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提出的前所未有的问题。如果都效仿考核结果不合格,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被约谈,然后制定整改方案如此这般,那么,在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同时,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我们下一代如何生存?可见,治标需治本,“刮骨疗伤”需要下狠心,需要执政一方“父母官”能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保住那一点点赖以生存的蓝天绿水。

当然,要折断唯GDP政绩考核这根“指挥棒”,还得把环境保护的责任与地方发展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与“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惩戒力度,把群众的检举和督察发现的问题提高处理的维度,或许才能发出治污“最强音”。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