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需看到“四有好老师”背后的乡村教育问题

[ 作者:余维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9-10 录入:吴玲香 ]

“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颁奖典礼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10位从教30年以上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获评“四有好老师”启功教师奖。组委会对每位获奖教师重奖50万元(税前),会上同时揭晓了“四有好老师”公益行动奖的10个优秀团队。(9月10日 人民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行业的真实写照。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学子们学习路上的“路灯”,默默照亮学子们前行的道路,“四有好老师”奖是对默默付出的教师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勉励。

本次获奖的十位教师,都是长期坚守在基础教育教学第一线、从教30年以上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他们来自湖南、陕西、云南、甘肃、青海等地,半数以上都是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教师。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里,他们用智慧和执着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教师赞歌,帮助天南地北的孩子们实现了奋翅高飞的愿望。

但在这些动人故事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乡村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缺乏足够教师是乡村学校最严重的的问题之一。在本次的获奖人选中,不乏“一人撑起一座学校”的感人事迹,这也是目前很多偏远山区学校的现状。由于地区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收入不高等问题,自愿扎根乡村教育的教育从业者寥寥无几,一位老师负责所有年级、所有课程的报道层出不穷,有的学校甚至是在前任教师离任后,就很难找到继任者,导致学生们不得不辍学或者是长途跋涉去其他学校就读。

其次,师资力量薄弱也是乡村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客观问题。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但是高等人才集中在大城市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教育行业中也是如此。在许多名校每年招聘教师时报名人数“井喷”情况下,不少地区的教育系统却找不到足够的教师,这导致当地教育局不得不放宽条件,招聘的老师良莠不齐,甚至在有的地区,老师在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情况下都能上岗。这样的结果是不少乡村学校遑论素质教育,连基础教育都很难与城市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看齐,这也是当前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之一。

最后,某些地方政府在乡村学校规划中不断变化的政策,也成为了乡村教育发展的阻碍之一。一些教育局为了省事,在乡村学校规划中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强制取消了一些教学点,把该处的教师分配到其他学校,让初中甚至是小学的学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往返于上下学;有的地区只注重打造“名校”的招牌,不断抽调优秀教师去当地龙头学校任教,大大降低了其他学校的教学质量,家长们因此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名校,其他学校的生源质量大打折扣,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有的地区划拨给各级学校的资金不均,乡村学校能依靠老师们四处奔走苦苦支撑,这些都是摆在当前乡村教育中的问题。

我们不能指责那些不愿“下乡”的老师没有奉献精神,在“筑梦者”的使命之外,老师们也是普通人,也担负着来着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要想让基层留得住教师,就要解决当前乡村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改变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不但要提高乡村教师的收入,更应该加紧完善配套的硬件条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只有经济搞上去了,乡村学校才能真正留住教师、吸引教师。同时时代需要新型乡村“筑梦者”,教师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有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心,成为专业素养过硬、甘于奉献的教师,这样才能成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教育是民生之首,教师资源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只有不断完善教师工作环境和条件,才能让教师成为这个时代“无后顾之忧”的“筑梦者”,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作者单位:泸县普仁公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