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敖思明:推进反腐倡廉“火焰高”就要众人“拾柴”

[ 作者:敖思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4 录入:16 ]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党共同的政治任务,离开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旗帜鲜明的坚强领导,仅靠纪律检查机关就会一事无成。三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中国纪检监察报2月22日)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经济建设如此,反腐倡廉亦是如此。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今天,反腐成就让人欣喜之时,执纪不力的问题也在不断暴露。其中派驻纪检机构(以下简称派驻机构)履职不力最为明显。部分派驻人员没有身为纪检人的意识,只当是解决个人福利待遇,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缺乏主动作为的精神和干劲,让派驻机构“派”的权威,“驻”的优势荡然无存,让纪委在前“牵”的费力,群众在后“督”的艰难。

派驻机构履职不力,导致原本并驾齐驱的三匹马,一匹马踟蹰不前,必然带来治腐速度的被滞后,让原本稳固的三角形结构出现松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部门“一把手”在内部可以一人独大,一手遮天。因此,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就要思索如何让派驻机构发挥派驻优势,让派驻人员与作为反腐尖刀的纪委、反腐后盾的群众共同动起来,走起来,跑起来,做到步伐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在众人“拾柴”时扯后腿,与众人一起流泪流汗,铸就一道让党委政府和群众满意的拒腐防腐“铁闸门”。

发挥派驻优势,就要以民为镜。毛主席曾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种革命时代军民鱼水情的真实写照,也是现今反腐倡廉应依靠的主力军。因此,要借助群众雪亮的眼睛,通过坝坝会、茶话会、田间走访等方式深入基层,收集派驻机构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坚持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评判部门工作好坏的标准,减少派驻机构自说自话,鞭促派驻机构自我反省整改。

发挥派驻优势,就要摆正位置。派驻机构作为上级监督,虽然人财物都是属于部门,但走上纪检监察岗位,就必须摆正位置,努力成为派出机关的“瞭望哨”。一方面要求做好衔接,与纪委室(部)紧密配合,发挥监督执纪的“尚方宝剑”,对部门内部违纪行为当真抓严管,坚决维护上级监督的权威。一方面结合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不能履职,缺乏担当的纪检干部,通过约谈、处分及免职等方式,让其受到警醒,不再视群众呼声为耳旁风,以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的精神为民监督,推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发挥派驻优势,就要强化自律。作为纪检人当有“一日三省吾身”的觉悟和自觉。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尽力?个人的作风是否端正?查办案件时是否用心?”作为检验自身进步的标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以“亡羊补牢犹时未晚”的精神,晒出自身的不足和问题,以群众的监督消除个人潜藏的“四风”意识,展现纪检人知错能改、严于律己的良好作风,从而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打造出一支铁纪铁腕的纪检铁军。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党共同的政治任务,也是全民的共同职责。只有全民携手,才能在反腐倡廉上达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效果。当纪委、派驻机构、社会大众形成监督合力,“四风”问题自然难以变形,违法乱纪分子更是无处可藏。如此,我们的政府才会更加勤政爱民,促进党群干群更加和谐。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政务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