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工资每年都说要保障,可欠薪的事儿仍旧不时发生。媒体报道一下,政府推动一下,或许能得到解决。但这种“样板间”式的治疗法覆盖面毕竟窄了点。既然“头疼治头脚疼治脚”收效不大,就该踏踏实实找准病灶,对症下药。
日前国办专门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出台治理意见,就是冲着病根儿去的。与其事后扯皮耗费大量成本,不如事先就把农民工的血汗钱装进“保险箱”,具体说有三保险。
这第一道保险,保资金到账。建设方支付款项,不能跟先前一样工程款、工资款不分,而是要将工资单独打进总承包商开设的银行专户上,谁也别想挪用,可谓釜底抽“薪”。
这第二道保险,保责任到位。钱进了账户,发钱的事儿得有人管。过去怎么支付工资基本上是包工头说了算。国办意见明确,总承包商必须负总责,严格监管分包商的用工和支付行为,派专人实时掌握工资支付情况,甚至可以直接代发工资。
这第三道保险,保支付到人。在具体的支付方式上,可以尝试引入第三方,比如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农民工实行实名制管理,按人头办理银行工资专户,定期由总承包商委托银行将工资直接打到银行卡里,避免层层过手,增加欠薪风险。
有了这三道保险,农民工工资就有了较充分的制度保障。下一步,劳动监察等部门要认真履责,严格监督,确保每一项制度都能在企业落实到位,真正给农民工吃下定心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