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赣南农村走访发现,“堵车病”已逐渐在农村蔓延。
随着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有小汽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节日期间,开着小汽车走亲戚已成为农村的一种新时尚。农民生活质量提升本让人高兴,但是大量小车进入农村,农村道路面临较大压力;一些司机没有文明驾驶意识,更是使曾经畅通无阻的乡村道路出现愈来愈严重的堵车现象。
建设美丽乡村,治疗农村“堵车病”不容忽视。笔者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加快路网建设、提升公路里程的基础上,加宽公路尤其是一些较窄主干道的宽度,多修建一些会车道和临时停车点,减少农村道路堵车现象。
相对于城市进出城主干道,农村集镇的进出口公路路面较窄,这与当初集镇建设时规划缺乏前瞻性不无关系。有关部门应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积极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区域,修建环乡镇公路,结合老旧危房改造工程拓宽乡镇道路;一方面还要在节假日等车流密集时节,将学校操场、休闲广场等区域设为临时停车场,缓解堵车现象。驾驶人员文明礼仪的欠缺,也是造成农村道路、集镇堵车的一个重要原因。乡镇党委政府和交警部门应加派人手,合理设置路面警力和交管人员,加大对乱停乱放、超速超限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和劝导。针对节假日商贸繁荣时期,乡镇城管办要合理设置个体工商户摆摊设点区域和时间,加强集市管理,避免占道经营导致堵塞主干道等现象发生。
来源: 赣南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