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信访工作的“思”、“变”、“行”

[ 作者:张帆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5 录入:7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综合施策,下大气力处理好信访突出问题,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风险研判,加强源头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新华社4月21日电)

信访工作是领导干部了解基层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领导制定政策的风向标,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务员履职的问责途径。

现在很多地方的信访工作变成了官民斗智的竞技台,新闻报刊时有出现民告官,官逼民的现象,这不仅破坏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让政府的工作难以落实。如何解决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做好信访工作,笔者谈几个观点:

一、思考政策措施的可行性

新的政策措施、人事任命、工作安排都应该有通盘的考虑。比如修建一条示范路,拿多少钱出来?修成什么样?会给老百姓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应该事先论证,向公众及时说明修建道路的初衷和依据,征求群众的意见,这叫师出有名;让什么人来负责,由那些企业来承包,拿多少预算出来建设,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让群众提前知晓,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叫未雨绸缪;工程开始后,出现一些什么问题,群众反应如何,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对不能立即解决的,要尽快说明,这叫亡羊补牢。总之,我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宗旨都是要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和感受,不能把政绩观、权力观放在首位。

二、变通做好信访工作

现在的信访工作,绝大多数是老百姓不满意政府的施政方针、人事安排、工作效率而向上一级部门提出意见。考虑是否更为积极有效应对信访工作,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主动下访、暗访。一方面向群众说清楚政府为什么会这样干,干了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啥事摆在明面上,以免群众觉得一些政府工作是暗箱操作,损害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充分了解群众的诉求,以此改进工作,做出更为全面的决策。

三、行之有效的服务群众

对社会各界,尤其是群众提出的积极意见要采纳,要问责。这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做好信访工作不是要否定政府的工作,也不是要否定领导干部的成绩,相反,它是为了加深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而必须做好的一项民生工程。

作者地址:德阳市旌阳区和新镇河湾北路9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