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老板却成了“贫困户”

[ 作者:谢智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08 录入:实习编辑 ]

又到还息的日子了,催债的电话响个不停。

2016年4月14日,巫溪县中岗乡中岗村荣成药材专业合作社社长林荣成瞅着存折上不足10元的余额和一摞借条发呆。

这张存折记录显示,当天借的钱,当天又转了出去。“拆东墙补西墙”对于林老板来说,是常事。

自从2009年放弃酒厂的生意,与村民刘永辉、马发宇等人成立药材专业合作社以来,61岁的林荣成操碎了心。从2010年的十几亩试验田,到如今的2000亩药材基地。药材产业越大,亏损也越大,原因竟是山上没有通车的路。

“没有路,药材运输成本太贵,根本没有收益。”刘永辉说,2014年10月,在海拔2200米的女儿厂山上,一共挖了40余万斤云木香,都只能靠人力一袋一袋背到山下收购点。大约7公里小路,要支付村民每一百斤药材50至60元运费,仅从挖药材到运下山的成本就花去了40多万元。

除去常年在基地打工的工人工资、种子、化肥、管护等成本,4年时间,合作社社员没有看到收益。眼看着合作社社员纷纷产生放弃的念头,林荣成发誓要修通这条起死回生之路。

说干就干。2014年12月,林荣成不顾家人的反对拿出家里准备盖新房的积蓄和借来的钱,购买了开山修路所需物资;由女婿刘朝国、工人唐中举等组成了施工队并开始动工修路。

林荣成修路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傻老帽,倔老头……”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

为了节约工期,粮食、蔬菜都靠人力背到工地,最艰难的地段,一天只能掘进一两米。林荣成用自己的坚韧实施着修路致富计划。

2015年5月,整日劳累的林荣成因胃出血而紧急送往重庆三峡医院治疗。在住院的13天里,他每天都在叮嘱刘朝国在确保工人安全的情况下不要停工。

“路修了一半,运输成本居然也降低了一半。”林荣成说,一年里,他都忙碌在通往药材基地的路上。2015年,修路节约出来的10多万元运输费让社员们看到了希望。

“一边修路,一边给村民讲解药材种植知识,与工人同吃同住,指导工人种植技术,他乐此不疲。”常年在药材基地打工的段大亿说,药材基地少则10几人,多则50多人务工,大部分都是贫困户,不管他有多难都是想方设法把工资结清,一年要开五六十万元的工资。现在,林老板却成了全村欠债最多的“贫困户”。他不但花光了盖新房的积蓄,还欠下了1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周转资金是压在他头顶的另一座大山。工人们看到这种情况,纷纷将自己挣的工资又回借给他们的老板。

“扶贫先扶智。”巫溪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带动乡亲们种药材脱贫致富,林荣成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就是该县正在积极推广的“精神扶贫”的重要内容。支持林荣成修通这条路,带动贫困户发展中药材脱贫致富就是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在了解林荣成的事迹后,县扶贫办为他划拨了40万元专项扶贫基金。这条路在不久修通后,山上可以发展5000多亩药材,带动100余户村民每户年增收2万余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重庆日报 2016-06-0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