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住房发生了四次变革。
1、农村住房四次改革
第一次,土木结构变为砖瓦结构,变革时间大约为1978-1990年;
第二次,由砖瓦架构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俗称的楼房。变革时间大约为1990-2000年;
第三次,由简单的楼房变成精致的楼房,外面有瓷砖;室内地面由水泥变为瓷砖;窗户由木质变为塑钢。变革时间大约为2000-2015年;
第四次,住房结构城镇化,房间功能设置接近城市,房内有卧室、客厅、餐厅等。
2、农村还不能称为宜居
虽然农民的房子越来越漂亮,而且农村的街道也干净、整洁了,甚至有了垃圾桶和保洁员,街道两边也有花,有树,但还不能称为宜居,距离宜居还有一定距离。
一是绝大部分农村还是旱厕。旱厕的弊端显而易见,夏天滋生蚊虫,臭气熏天。晚上去厕所极为不便,尤其是在冬天。
二是冬天洗澡不便。由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农民夏天洗澡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冬天在家洗澡依然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三是没有暖气。由于农村没有暖气设施,农民取暖主要靠烧煤炉。由于煤炉的污染问题,目前许多村正在改装天然气取暖设施,但依然难以达到理想的取暖效果。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农村还不能称得上正真的宜居。由于不宜居,就很难吸引城市优秀的人才来农村,没有人才,乡村振兴就很困难。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大农圈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