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当大地成为画布水稻成为颜料

[ 作者:张玫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9 录入:王惠敏 ]

对于不少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稻田既意味着“锄禾日当午”的辛苦劳作,也与“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喜悦紧密联系在一起。隔着岁月回望,稻田还承载着童年的记忆以及挥之不去的乡愁。

    而今,一场以大地为“画布”、以水稻为“颜料”的稻田彩绘热,让人们重新认识着人与稻田、人与大地的关系。

    稻田还可以是这样的

    进入7月以来,关于稻田彩绘的新闻接连不断:

    ——韶山核心景区显现新风景。故居边的毛泽东少年时曾耕作过的祖田中,紫色稻、淡黄色稻、淡绿色稻、绿色稻等不同品种的水稻构成了不同的创意图案。故居荷塘一侧的弧形稻田中,不同色带呈放射状种植,形同太阳的光芒,寓意“日出东方”。其上的两块田里种有“五彩祖田”和“为人民服务”的字样,并装饰着红星、红旗等图案。

    ——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园内“3D稻田画”惊艳亮相。立体、镂空、线条等不同风格的17幅稻田画色彩艳丽,吸引了不少游客旅游观光、拍照留念。“稻田画”将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动力,同时也为都市人休闲观光提供了新去处。

    ——安徽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里的彩色稻田画成为当地乡村游的热门景点。以绿色、黄色、褐色三种彩色稻为“颜料”,以20亩稻田为“画布”,生动、立体的“猴赛雷”和“大美庐江”图案迅速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四川省岳池县大石乡花园坪村稻田中呈现巨型“火炬”图案。这支巨型“火炬”和“火炬”旁的“五环”,利用彩色有机水稻和稻田中的水塘拼种而成。“火炬”长20米,“五环”每只直径8米。这是当地群众为迎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而拼种的。

    ——江苏泰州秋雪湖生态景区南舍村“多彩稻田”迎来最佳观赏期。彩色水稻是泰州红旗种业研制的一种稀缺的水稻品种,叶子、稻穗可以分别呈现紫、绿、黄、红等不同颜色。把它们进行组合种植后,就能够呈现出美丽的“稻田画”,从高处俯瞰,画面美不胜收。2013年在农业部组织的“中国美丽田园推介活动”中,秋雪湖的“稻田画”被推介为中国十大稻田景观之一。

    ——巨型稻田彩绘“米宝一家亲”亮相世界农业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湖南常德澧县城头山。“中国首届海峡两岸稻田彩绘节”由城头山旅游景区携手台湾稻田彩绘专家团队联合打造,图案主角“米宝”为彩绘节的吉祥物。在150亩的土地上,设置了稻田彩绘、花海、热气球、台湾香水莲、台湾美食、农事DIY、稻田舞台演艺等10多个特色项目。市民、游客从828日开始就可以前去体验。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6000年以上,遗址内发现了三块距今6500年的水稻田。

    解读稻田彩绘热

    湖北文理学院休闲与旅游服务管理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朱运海认为,稻田彩绘受到西方大地艺术和行为艺术思潮的影响,可以看作稻田景观的行为艺术化。从旅游审美角度而言,通过稻田景观的行为艺术化,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稻田农业景观的思维定势,从而达到一种认知上的差异化和美学上的陌生化效果,营造出一种类似“无边的黑夜”的旅游审美效果。“无边的黑夜”,这五个字本身就像不同颜色的稻秧,单看每一个不稀奇,但文学家将其放到一起后,就显现出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意象。

    从旅游体验角度而言,稻田彩绘通过大尺度的色彩渲染,能够营造出一种不同于惯常环境的“异托邦”旅游氛围和体验情境,在这种氛围和情境中,能够让人不同程度地产生惊讶感——“稻田还可以是这样的!”异托邦的氛围和惊讶的旅游体验,有助于人们感悟“异地身心自由体验”的旅游本质。

    中国社科院博士、中兴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邓昭明从旅游营销的角度分析了稻田彩绘热的成因。一方面,元素混搭出新意。营销的创新需要设计者能在常见的事物或元素间建立起一种新的“连接”。稻田彩绘本质上就是在大家常见的自然元素和文化元素间建立起这种特殊连接。以大地为“画布”、水稻为“颜料”,符合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故事传说等提供内容,又具有无穷的创意和想象空间。二者的结合很容易让受众眼前一亮,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二次传播出效果。判断一次旅游营销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该产品或事件有没有产生市场自发的“二次传播”。稻田彩绘的传播只需要一张照片,这与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高度契合。优秀的稻田彩绘能给媒体创造报道价值,让游客产生分享欲望,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介,达到二次传播甚至病毒式传播的效果。

    “因此可以说,是这个鼓励创业创新、‘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时代成就了稻田彩绘。”他说。

    可以作画的不只是稻田

    稻田彩绘的制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主要是以绿色及彩色叶水稻种植于水田中,栽种时先在农田里用传统画线器画出九宫格,依图样定出坐标,再牵线描出图样或字体轮廓,最后种上彩色水稻秧苗,随着水稻生长,就会呈现出预先规划的图形或文字。稻田彩绘一般可以维持两个半月左右。

    其实,可以作画的不只是稻田。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市场部总经理助理李晓丽给记者分享了她搜集的案例:今年3月,南京六合油菜花盛开,当地农民制作了巨型“龙袍”和“双龙戏珠”迷宫。在这片长江渔村的油菜花田内,通过地理测绘标点,连点成线绘图,再通过人工播种打造出大地景观。其中,巨款“龙袍”占地108亩,长194米,高152米,以油菜花做袍身,绿色苗木做章纹,从空中俯瞰颇为壮观。随着时间的推移,4月的明黄色龙袍好看,5月份油菜收割时的成熟杏黄色龙袍也不错,等5月份油菜收割后,下半年种植水稻等经济作物,游客可以春看金龙袍,冬看紫衫龙袍。

    陕西省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杨军告诉记者,油菜花海非常适合开展彩绘。各地的油菜花海基本都是原始农田,景观难免单调,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如果从种植时就考虑到旅游,按照大地景观进行规划种植,就有利于形成特色。其实一些县区在发展全域旅游时,也可以在景区周边或交通沿线搞一些稻田艺术,以增强旅游氛围。

    “今年我们正在论证一个不同于别处的油菜花海,利用地貌,邀请西安美院专家来指导农民种植。具体做法是,由景区(公司)出面,保底农民土地正常收入,然后按照公司规划种植,旅游局负责协调工作。”杨军说,这种大地艺术一般不会形成直接经济效益,它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法,意图在于吸引客源。

    让乡村成为更有趣味的空间

    杭州华清旅游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朱跃武表示,稻田彩绘的本质与其他基于生产和乡村情感表达的艺术是一样的,在当前的乡村旅游背景下,由于稻田彩绘的体量大,表现力强,色彩丰富,视觉冲击力很强,因此符合观光旅游的需要,但是除了“好看”,好像没什么“好玩”的。不过,因为稻田彩绘的体量大,所以好玩空间和氛围的营造就有了可能和机会。

    他提出这样的建议:一是空间由单一平面向多层立体转化,现在基本是一个平面,未来四周是稻田彩绘,比如中间空着,就可以举办活动。二是由单一水稻向多种作物转变,例如,稻子和其他作物甚至花卉间种,其他作物的融入除了营造新的景观效果外,还可以赋予更多的文化意涵,这种意涵为活动策划提供了可能。三是由整体景观向多个小景观群转变,这样各小景观可以根据季节性的需要分种不同的作物,形成广义的稻田(不一定都是稻)彩绘,可以延长景观的时间,还可以与山、河、滩涂、林地等结合,形成真正的大地景观,也就丰富了旅游活动的空间。

    北京创客花园美丽乡村工作室创始人周海峰告诉记者,“我见过稻田彩绘,是个很好的创意项目,视觉效果不错,最好是在高处观赏,比如在高空栈道或乘热气球。其实稻田只是一个环境,文创与乡村旅游结合还有很多方式,这要看我们的策划与执行能力以及资源。”他举例,比如,可以把当地富有特色的水车形象或者磨豆腐的场景等作为彩绘题材,并依托这些农业生产生活资源开发可参与的旅游项目;再比如,唢呐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会吹,农民画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把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项目,才有可能做出与众不同的产品。

    谈及如何丰富旅游产品时,杨军提出了一个有利于环保的思路:“像北方现在普遍面临的秸秆焚烧问题,各级政府很头痛,如果将秸秆变成艺术品,不失为一条出路。农田景观化种植,秸秆艺术化处理。”

    景域集团的实践证明了这个思路的可行性。据了解,201412月和201512月,景域集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托管运营的湖州长兴图影湿地公园举办了两届“稻草人嘉年华”。依循自然环保理念,公园邀请民间艺术家将稻田收割后留下的稻草变废为宝,制作成形态各异的稻草人。猛犸象、卡通形象叮当猫和大白等20多个精美“萌物”吸引了很多游客。除观赏以外,还有稻草人DIY、稻草人CS等体验活动。2014年活动期间,有近400个亲子家庭参与了稻草人的制作比赛,“稻草人嘉年华”成为亲子旅游的好去处。

    通往诗意栖居的重要途径

    “稻草人嘉年华”不仅增强了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也让家长和孩子在亲近自然、感受农耕文化魅力的同时,通过共同动手参与活动尽享亲情之乐。

    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助理总裁任国才表示,稻田、乡村完全可以成为老少咸宜的休闲旅游空间。为了吸引互联网时代的80/90/00后客户群,要设计“酷爽嗨萌”的旅游产品,如,可以增加自由自在、说走就走、随意自如的自驾、骑行、跑步等“酷”活动,开展惊险、刺激、极限挑战类的过山车、峡谷漂流、水上乐园、高空蹦极等“爽”项目,推出音乐嘉年华、“夜跑”“荧光跑”“穿越彩妆跑”等“嗨”节庆,融入暖男大白、功夫熊猫阿宝、大黄鸭、熊本熊等“萌”元素。具体到稻田彩绘,可以在画面选择、故事挖掘、参与性项目配套等方面下功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厚德,孕育了万物,也包容着万物。人们用各种创意装点大地,用各种创意愉悦自身,最终的追求就是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对于稻田彩绘与诗意栖居,朱运海有着这样的思考:

    “稻田彩绘立足旅游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内涵,在自然空间中,用习以为常的自然元素建构不同一般的视觉吸引物,用植物和色彩叙述文化和历史,以混搭的方式通俗而又碎片化地表达一种情绪、述说一个故事,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阅读和对话的文本,依个人生存境遇的不同,自行解读和带入情感。旅游是人们通往诗意栖居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他乡’、以一种‘他者’的身份欣赏稻田彩绘这种异于传统的‘他景’,能够让人不同程度地摆脱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缺乏诗意的‘我者’功利化、对象式思维和行为方式,以一种审美和对话的方式感受到自然和生活的诗意的美感,从而为更好地生活做出指引和启示。”

    当大地成为“画布”、水稻成为“颜料”,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旅游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