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践行群众路线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前提

[ 作者:宋若菡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03 录入:16 ]

选派机关党员干部驻村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是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机关干部转变作风、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起着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地方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里任职、挂职,是有利于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培养锻炼干部的举措,一举多得。

当好“第一书记”,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就是为了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被选出来的“第一书记”,从思想根源上就要清醒认识到: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千丝万缕,面对涉农资金、扶贫款等各种诱惑,必须具有坚强的党性、过硬的能力和优良的作风。

当好“第一书记”,要俯下身子为民。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如果不能放下官架子,褪不去官气,就容易被老百姓当作“外人”,摸不到实情、听不见真声、打不开局面。身为“第一书记”不仅要身到农村,还需心到基层。身到,就是坚持驻村工作,在工作中培养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在干事中加深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心到,就是踏踏实实,牢记使命、尽职尽责,为群众致富、村庄发展倾心竭力、出谋划策,杜绝“镀金”、“跳板”心态,排除“畏难”、“怕苦”情绪,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用心干出几件群众称道、组织认可的实事、好事,用真情实绩赢得群众信赖。

当好“第一书记”,更要踏实苦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认认真真抓好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保持和发扬“务实”的优良传统。调查研究要实,摸清全村的基本情况,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在调查中掌握实情,在研究中把握规律,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书记”任重而道远,其任职能有效地促进干群关系和谐,密切干群关系,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相信在有担当的“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党一定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武县检察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