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村|新化县油溪桥村:迈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探索

[ 作者: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村委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9-20 录入:易永喆 ]

——娄底市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

WechatIMG12.jpeg

油溪桥村位于新化县吉庆镇东北部,下辖12个村民小组228户868人,属石灰岩干旱地区,村内无矿产,无资源,无集体经济,人均耕地不足5分田。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中,油溪桥村以党建为引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质量基层治理体系助推油溪桥村大阔步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WechatIMG13.jpeg

一、把党支部建设成为牢不可破的战斗堡垒

    油溪桥村始终坚持党管一切的鲜明导向,把党的领导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围绕强组织、建机制、严考核等功能,在架构体系、工作机制、组织功能等方面实现高位统筹,把支部建设成为牢不可破的战斗堡垒。一是配强班子,增强战斗力。注重突出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人物的作用,选拔德才兼备的退役军人彭育晚回乡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优化村级组织结构,采取“选举+招聘+聘任”的形式,构建多形式多层面选人用人机制,现任村支“两委”成员的平均年龄不到36岁,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与湖南师大、长沙理工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合作,通过专家、教授“传帮带”,村支两委由原来的5人扩充为拥有各类管理技术人员36人的专业队伍,同时优化工作环境,工资由原来的几百元提升至3000元以上,并统一安排食宿。“待遇和食宿”的双保障确保了各类技术人员始终活跃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生产生活一线,矢志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攻坚克难。二是创新方式,强化组织力。始终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制度,用好“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把党员凝聚起来,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组织的人”;创新“党日活动”,通过“三比三看”(比信念、比作风、比奉献,看谁服从意识强、看谁服务态度好、看谁业务素质精)等引导村组干部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筑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思想基石;以“四谈一表”(退休老人谈期望、成功人士谈励志、在校学生谈理想、优秀青年谈感想、积极分子表决心)凝聚“战斗堡垒”合力,推动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精神风貌。三是严格考核,提高约束力。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使党建工作与村委中心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出台考核办法,对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生活纪律等提出具体要求,对会议活动迟到、缺席等不良现象细化、量化、规范化管理,以勤登记、勤考评、勤总结、勤学习“四勤”为标准,强化党员干部党风作风能力建设;出台《油溪桥村村组干部积分管理细则》,要求所有党员干部每年要比村民多筹10个义务工,所有制度推行先从党员干部开始试行,建设“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敢为天下先”的基层组织。

    二、把党员干部培育成开拓进取的先锋模范

油溪桥村以党建为统领,将重任交给支部,问题交给党员,促使党员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建设中主动作为、破解难题,把党员干部培育成开拓进取的先锋模范。当好“学习委员”,做善于学习的模范。始终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作为每位党员的“必修课”,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组织的决策部署。重视对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考核,对参加固定学习日、主题党课、三会一课等情况严格考核,在持续学习中提高政治定力。近年来,全村共开展各类党日活动320余次,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1000余万字。推行党员干部“连片包户责任制”,做争先创优的模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打通联系帮扶群众“最后一公里”,成立网格党小组,实施党员干部连片包户责任制,引导党员走上门,服务送上门,构建网格化精细化服务模式,每名党员干部联系帮扶1个庭院和2 名农户,共开展帮扶2000余次;创造性地制定了“定岗、定项、定点、定责”的“四定”责任制,把党员干部应履行的义务与职责细化为奖励积分、处罚积分参与党员干部积分制考评,并与工资绩效挂钩,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完善“一传二帮三带”传帮带机制,做干事创业的模范。积极搭建产业平台,推动广大党员争当技术能手、农户表率,让党员推着产业往前跑,要求每位党员干部一传产业技术、“二帮”产业发展、管护销售;“三带”(党员带、能人带、模范带)推动村级产业发展。采取村委统一组织开发、公司统一收购销售、合作社统一规划管护、技术人员统一培训指导、农民统一参与行动“五统一”模式,成功实现“家家户户有产业”的目标。以推行“稻田养鱼低成本”为例,村干部传授养殖技术,村委免费供应鱼苗,集中管护销售,实现村民产业发展“零成本、零风险、全收益”。目前,油溪桥村建立甲鱼养殖、稻田养育基地560亩,开发经果林2800余亩,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300万元。建立党员“廉洁勤政档案袋”,做尊敬守法的模范。为全村党员建立廉洁勤政档案,涵盖住房、耕地、经济收入、家庭成员等情况,要求每名党员带头管好自己,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营造优良家风,把党员的红色引领作用释放出来。同时设置党员公益事业和捐款筹工公示栏,参与积分制管理,让党员干部干有平台、干有监督、干有激励。

三、让民主协商成为推动村民自治的重要法宝

油溪桥村重视发挥人的作用,对村里的大小事情,都坚持大伙商量着办,积极推动“引导自治、倡导德治、坚持法治”三治融合,走民主协商治村之路。近年来,累计召开各类民主协商会议1600多次。引导自治,创新推行户主“积分制”管理。制定出台《油溪桥村积分制管理细则》,明确乡村发展“谁去组织建设,建好之后如何管理,效益如何分配”的问题,全面量化出工出力、责任义务、产业经营、诚实守信、家庭美德等村民生产生活各类表现,设立奖励量化指标35项、处罚量化指标41项,逐人逐户实行积分动态管理,全面调动村民村民创造共享利益,实现组织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全覆盖。2018年,“积分制管理”经验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并向全国推广。倡导德治,全面制定村规民约。让村民主动参与村规民约建章立制,按照“搜集群众建议——广泛征求意见——统一村民思想——召开村民大会——村民签字表决——试用一年实行”的“六步”修订法,围绕“勤俭节约、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明创建”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先后7次修订村规民约,把禁燃、禁塑、家禽圈养、垃圾分类、取缔麻将馆、六合彩、宴席从简、移风易俗等写进村规民约,改变慵、懒、乱、脏、愚、赌以及攀比浪费等歪风陋习,全村每年在禁赌、禁燃、宴席从简等方面节约开支530万元。同时根据村民对《村规民约》的执行情况,评选出“星级文明户”、“先进院组”和全村“十好”模范等,用先进典型来引导村民形成良好风尚。坚持法治,依法管理村级事务。公章实行阳光化管理,分别由审批、监督、登记三人负责,村民代表监督,增强村级组织的公信力和威信力。将生态建设、保护制度写入“村级宪法”,推动形成建管结合机制。出台生态建设规定,采取村委提供苗木、农户投劳、二八分成的形式推动荒山开发。出台生态保护规定,严格实行林木砍伐审批管理制度,严禁捕鱼、打鸟、开山采石、挖沙等行为。

WechatIMG14.jpeg

     四、把党的正确主张转换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油溪桥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既服务好群众,又带领村民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政策主张得到群众衷心拥护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突出思想先行,村民自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的落地落实,通过“积分制”对相关政策进行通俗化解读,建立让群众接受党的政策主张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的情感认知基础。讲好钓鱼者与修塘者的故事,多次召开“一个村的发展、一个家庭的致富”专题讨论会,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小家与大家、直接与间接的利益关系,让村民自发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行动中来,近年来累计义务筹工7.6万多个,节省建设经费上千万元。激发内生动力,村民自发践行“两山”理论。把“不砍一棵树”作为一条硬规矩在村里立起来,推进绿色发展,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村民每人每年主动义务植树造林100棵以上,村组干部每人每年义务植树500棵以上。经过全村努力,荒山开发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92.8%。在绿化基础上,全村在各游道两旁,栽种花卉,使村容更加赏心悦目。

WechatIMG17.jpeg

推动共建共享,村企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结合“集体所有制”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势,针对部分村民无劳动力、无资金等情况,按照共同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方针,对村集体产业以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和资金入股的形式,做到村民家家户户都享有入股的条件,并采取产权和经营权分开的形式建立发展共享模式,鼓励、引导、支持村民采取投资投劳、以土地与山林入股等方式,参股村里的旅游发展公司、生态农庄等产业项目。油溪桥村在土地没有进行流转的情况下实现了全体村民产业的共同发展,打造了乡村产业发展“四不要”的典型范:即不要发工资的员工、不要花本钱的苗种、不要花租金的基地、不要愁销路的产品。2021年,油溪桥村村集体收入达300余万元。

行动.jpg

(供稿单位: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村委会;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湘村行动:湖南乡村振兴精选案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