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水山: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哪里?

[ 作者:李水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6-01 录入:曹倩 ]

一、城市化密度,不是越大越好,特大城市化,也不是越多越好

特大城市化,城市化密度过大,生态恶化,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人满为患,让居住者喘不过气来,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宜人居。特大城市化,对国家社会的最大伤害与影响是出生率降低,年轻人倍受压力,希望有人专题深入研究。

欧洲一般在80%左右,伦敦为82%,罗马为64%,疫情之后,美国纽约人口资源也在疏解疏散,英国和意大利也在疏解疏散,改造成15~20分钟内,能就近上班、购物、上学和看病的职住平衡型小城镇社区化发展,正在世界各国形成共识。

如何划分城区和乡村地区?欧洲有个划分标准,可以参考。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500名以上,居住人口达到五万以上规模叫市区(市中心),每平方公里300人以上,居住人口达到五千以上的地区叫城区,其他地方叫乡村。总人口的50%居住在乡村的行政区域叫乡村地区,50%人口居住在市区城区叫城市。15%的邻近居民去另一市区城区通勤,叫都市圈。一个国家城乡划分标准,增设小微城市,有利于增加更多的城区和都市圈,形成纵横交错的城乡网络化格局,可以更快更有效和持续辐射和带动城乡互动融合一体化。

相比之下,中日韩都有巨无霸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少,城乡分布与结构不均衡。曾经追求特大城市化的韩国,人口集中在22个都市圈生活,而人口相近的英国96,意大利84,西班牙81。人口资源密度超密,有的国家地区超高密度,达到95%,甚至百分之百,远远超过欧美各国,人满为患,挤破头,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居住难,让人都喘不过气来,比均衡生态宜居的欧美国家密度大四倍以上。这些人口超密国家的共同特点就是生育率低,正在面临人口危机。

二、乡村振兴的最大障碍在哪里?突破口又在哪里?

乡村振兴最大障碍,在城乡不能互动融合,最大的突破口也就在这里,就在城乡互动融合一体化。

第一步,就是实现在特大城市大城市市中心人口资源“远郊移”。路径很简单,通过卫星城(卫星乡村小城镇)、城市群建设,不用政府强制,不用行政指令,仅仅围绕在市中心运营成本越来越高,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推动疏解整治促提升,因势利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是特大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迁出市中心人口资源,向远郊移,建远郊生态宜居小城镇,逐步实现远郊或跨境卫星城和城市群建设,就可以辐射带动边边角角的周边乡村,乡村就不会变成人人逃离而无人问津的荒芜地。乡村振兴,可以搭便车,受益其中,城乡互动融合一体化,就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像北上广深这样的特大城市大城市,省地市,中心外移,即人口资源从市中心远郊移,结合卫星城、城市群建设,乡村振兴,城乡互动融合,呼之欲出,有些地方已在进行时。

北京和上海,已经这么做,人口资源远郊移,叫远郊化,正在稳步推进,卫星城建设如火如荼,北京周边河北各县,乡村振兴也在受益其中。

第二步是跨境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全国一盘棋。北京向河北省甚至更远的省地市发展。如京津附近的河北省廊坊与北三县,北京与唐山之间的遵化市,北京与承德之间的滦平县,与保定之间的涞水、易县、涿州和徐水,与张家口之间的怀来县、赤诚、涿鹿县,与雄安新区之间的固安等,卫星城加城市群建设,都市圈化,紧锣密鼓,在像蜘蛛网一样的相互交叉中,推动乡村振兴更不在话下,双赢共赢,顺理成章。

全国一盘棋,京津冀一体化,卫星城与城市群建设,乡村振兴,统筹兼顾,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现在,因全国各地的生育率和总人口不断降低,解决特大城市化难题,也可以从乡村振兴和城乡互动融合一体化,找到出路和突破口。

三、推进乡村振兴路在何方?

1.乡村振兴,让县政府负责,主管主推,从理论到实践,很难胜任。绝大多数县都是农业县,人财物资源有限,县政府对县城都自顾不暇,没有能力推进本县众多乡村的振兴。

2.唯有特大城市直辖市、省地市,才有人口资源财力优势,有能力规划、辐射、带动和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工作。更多的城市企事业单位和专业人才入住乡镇村,来乡镇村工作与生活,通过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互动融合一体化。

上述特大城市大城市和省会、地级市直管主推乡村振兴,在这些城市之间,形成密密麻麻、相互交错的蜘蛛网,实现网络化,交叉、辐射、带动和推动乡村振兴,才能事半功倍、卓有成效,就能均衡、持续、快速发展乡镇村。

3.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总人口中的中产阶级比重越来越大,在远郊拿出更多地块建独门独院别墅式居民楼,符合市政建设和经济学规律,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和众望所归,也是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大趋势,特大城市大城市市中心人口资源远郊移即远郊化,将更有力推动卫星城、城市群建设,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

4.借鉴欧美日韩的成功经验,人口集中的乡镇村,可以发展成为“县瞎市”,即小微城市,形成网格化内生发展动力,淡化行政级别,有利于更快全面辐射、带动乡村振兴,城乡互动传帮带,会大大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5.加大投入,改善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业,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和农事劳作,农业劳动不再是年轻人敬而远之的繁重体力劳动,乡村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美丽宜居的生态家园,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阳光之路。

6.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从提高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入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是城乡要素和人口资源双向自由流动,城乡互动融合一体化的根本保障。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城市化密度,欧洲国家一般在64%~82%,疫情之后,美国纽约人口资源也在疏解疏散,英国和意大利也在疏解疏散,改造成15~20分钟内,能上班、购物,上学和看病更近,生活与工作更方便的职住平衡型生态园林小微城市、小城镇社区化发展,解决特大城市化与生育率降低难题,逐渐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

东北亚国家中小城市少,特大城市又过多过大,人口资源超密,人满为患,挤破头看病难,人都喘不过气来,生育率快速下降,制约国家社会持续发展。城乡分布与结构极不合理,人口密度比均衡生态宜居的欧美国家大四倍以上,更需要有新发展理念、勇气和魄力去改变,实现新发展理念和格局。

从政府的可行性操作角度和学者的科研视野分析问题,再规划、设计和实施,实施推动乡村振兴,才能站得高、看得准、看得远、做得好。


(作者系三农教育学者,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李水山 博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