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在的相关统计,2016年我国种植业规模以上的经营户就100多万家,2019年根据统计家庭农场53.3万个,经营了大概1亿亩不到一点的土地,平均规模179亩。第二种中型农户,当然从逻辑上来讲应该是在10亩到100亩之间,但是大部分平均在30到50亩的中型种植农户,这一类农户大概现在有700万户,经营着3亿亩左右的耕地。按照这样一个统计,大中型的农户大概经营着4亿亩左右的耕地,如果按照19亿亩多的耕地,意味着还有15亿亩的耕地是小农户在经营,种植规模小于10亩的小型农户,甚至家庭一亩或者是一亩以下的超小型农户。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承包经营规模10亩以下的农户现在大概是2.1亿户,2.1亿户的小农户经营着超过10亿亩的耕地。
根据这样一个情况,未来还是大中小三种规模农户长期共存,但是各行其是,经营的重点不一样。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以粮食为主的大宗农产品亩均收益在前几年是下降趋势的,这几年有所回升,但总体上收益是偏低的。所以说我们国家从解决粮食问题的角度来看,未来一定是靠扩大经营规模来提高农户的积极性。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在粮食上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将成为农民提升积极性和经济收入的一个核心途径。但是从当前来看,我国从事种植业的就业人数大概有1.6亿,所以说尽管大型种植农业数量会不断增加,但是中型小型甚至超小型的农户也将长期存在。2000年我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的流转面积大概超过5.32亿亩,局部或部分流转土地的农户可能接近1.5亿户,但仍然有1.5亿户的农户当前仍然保留着承包地的全部经营权,而且从统计数字来看非常明显,2015年以后农地流转速度明显是一个拐点,增长速度下降了,2015年以后新增的农地流转很慢了,几乎处于相对停止的状态,这里面可能是有原因的。
因此,总体来看我国迫切需要粮油等种植的规模化,常规农产品的多样化,绿色有机农产品高质化,三种差异的政策,结合大中小三种农户各自的比较优势。具体来说:
1.大农户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等优势。依托未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补贴政策优化等措施,他们是保障国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如果从基本收入的角度来讲,以每年10万元做一个门槛收入,根据粮食的亩均收益,当前824亿元的水平,一年一熟地区要获得这样的收益最小规模是140亩,在一年两熟地区最小规模是90亩,按照耕地结果分布比例计算的平均最小规模就是100亩,这是收益的角度来。如果照我们国家粮食1.3万亿斤的底线,根据12亿亩高标准农田的采量来计算,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大概需要有800万户的种田大农户到150亩左右的,要达到这个可能比较困难,部分可能还要交给中小农户来经营。大农户保证粮食安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路。
2.中型农户具有较好的生产经营经验、市场适应能力、社会资本转化。他们可以继续生产较为习惯的常规农产品,以种为主,种养结合,并逐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3.重点看看小农户,小农户是一个比较脆弱的农民群体,但是具有精耕细作、经营灵活、适应强的生产优势。他们依托具有集约特色的高附加值绿色有机农产品,通过有效组织生产,可以比较长时间获得比较高的收益。为什么是有机农产品,因为小农户具有适合有机农产品精耕细作的优势,另外一方面未来我国的有机农产品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潜力。测算一下,按照4亿中等收入群体,我国未来有万亿级的对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根据相关统计,中国有机农产品这几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里面包括加工产品,不仅仅是农产品,销售额从2015年的47亿欧元增加到2018年的81亿欧元,年均增长20%。
从整个潜力来看,2019年美国有机农产品占整个农产品的销售额当中总的渗透率达到13.1%。如果按照这样来计算,根据我国现在农产品的总值,有机农产品可能会达到8000亿的市场潜力,加上绿色农产品,到2035年有机合绿色农产品的市场总量会达到3万多亿。具体的计算不再展开,总体上未来10年我国绿色有机农产品会有一个比较高的增长潜力,而小农户经营有机农业有他天然的优势。
这是未来的情况,未来20年,老年、中年、青年农民将进行代际平稳的更迭,从现行的政策框架来看,大型、中型农户主要是年轻人在经营,但是小农户现在大部分是老农在经营,而且老龄化的情况比较严重。但通过有机农产品的经营带来了比较高的收入,未来将推动年轻一代新农人有序介入,适度流转老一代小农户的土地,平均会达到10亩-20亩,用20年的时间通过代际转换实现小而美,10~20亩的有机农业会给他们带来比较高的收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当中,有部分人通过有机农业带动二三产业和人口的城市化。总体上50年、60年的这些农民对土地是有感情的,但70后、80后,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非农和城市生活。根据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情况,老年农民到75岁左右退出,未来20年是整个代际替代非常重要的窗口期。但小农户能不能够在有机农业生产当中,在未来20年当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同时吸引一部分70后、80后加入到小而美的农业当中来,关键取决于小农户能不能融入到现代产业链。
一是现在小农户的分散性导致他们融入现代农业很难,这种分散经营的农户,综合成本控制难,无论是融资物流成本等等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这几年的成本一直在提升。二是质地质量难保证,他们难以获得农业技术服务和督导。三是增值渠道难实现,区域供应品牌和地理标准认证难以,市场信息和销路的多层中介相垄断也难以破解。现在小农户对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也是不足的,现在的整合情况是两个方面,农户群体内部的农民合作社普遍存在治理偏弱、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的问题,总体整合能力非常有限的。有人说我们的合作社像是大了几圈的小农户而已,仍然难以同产业链上的其他主体有机衔接。而来自外部的农业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现在的整合情况也不理想,供销社现在很热,但是供销社的体制决定了在小农户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小农户”的模式大部分都是不太成功,农业龙头即使愿意跟农户打交道,往往是跟一些相对比较大的农户而不是跟小农户打交道。总体上现在不太理想。
总体思想是构建“平台型企业领衔,基层党组织支撑”的产业链一体化合作新体系,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总的想法是同时介入这两种力量,一体化补齐原有的合作社自身难以解决的治理偏弱、规模偏小的问题。首先,创设产业导向的乡村外部平台经济力量,平台农业企业具有社会型企业的特征,省县乡三级布局,它的盈利模式是农资机械等在第三产业投资所获得利润,跟现有的垄断型的中间商以底价收购、高端销售为主是不一样的。其次,引入治理导向的乡村在地基层组织力量,帮助合作社有效改善内部治理。具备经营人才技术条件的村党支部可以直接领办,不具有经营人才的党支部,浙江现在做了很多的党建联盟等等模式,各个村之间可以联合起来做。
(作者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3年第2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