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何允辉:乡村的“异化”

[ 作者:何允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7-29 录入:王惠敏 ]


2021年是磕磕绊绊的一年,在正常化和疫情之间反复横跳。乡村振兴的诸多工作都被或多或少的耽误了,但总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作为2021年的最后一篇文章,原本是想把乡村建设的一系列乱象都拿出来说一说,反思过去,面向未来。思来想去,终是选择了“异化”一词作为一切的总结。乡村的“异化”,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多方力量互相博弈之后的最终结果。乡村振兴,一定要“拨乱反正”,让异化回归正常。

一、乡村建设目标的“异化”

乡村作为一个村民聚居的空间,宜居和宜业应该是乡村建设的最基础目标。但是现在的乡村建设,口号喊地很响亮,“智慧化”、“数字化”等层出不穷,但是真正落实的,切实符合乡村现状的又有多少。君不见很多建设“智慧化”的村庄,一个展示的展览馆建设的非常漂亮,结果村里很多公共区域连无线网络都没有覆盖,所谓的科技化真的让村民获益了么?真的是给村民用的还是给别人展示的,相信大家心里自有判断。当乡村建设变成单纯的消耗财政库银,留下的一地鸡毛,那么乡村振兴的意义又在哪里?那些高大上的项目真的与所花费的金钱匹配么?多少公司用唬人的口号去拿了高价格的项目,然后层层分包和转包,最后真正施工的费用和当初的费用差了十万八千里,每个中间商都在里面赚了可观的费用,就下来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烂项目给乡村。

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时刻围绕村民来做,围绕村民的“家”和“业”来做文章,能够让村民居家生活更便利、让村民事业发展更充分的建设目标才是切实符合村民利益的。这种建设目标的确定,一定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不是“上面”希望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就一窝蜂地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带有现代化含义的建设目标都是“异化”的,关键还是在于是不是跟乡村发展相匹配。萧山和衢州的“数字村庄”,很多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能够跟村民生活做好衔接,这样的发展目标,既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又满足村民需要,是好的目标!

二、乡村建设主体的“异化”

自古以来的中国乡村,建设都是村民自己的事情。村里办节庆活动、宗族仪式,建公共设施、助学扶老,都是村民共同筹钱出工。在这些活动中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既把事办了,又把人聚了。村庄才能作为一个统一体长时间的存在下来,村民之间也得以以熟人互称。伴随着集体经济的弱化,乡村建设压根成为空谈。近几年的乡村振兴运动,乡村轰轰烈烈的建设,但是很多都是外面的人在建,村民这一主体被虚置。乡村振兴成了政府的包办婚姻,到底能不能幸福又该由谁评判呢?

在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建设,基本都是“上级政府批款、规划公司出图、建筑公司竞标”,从头到尾就看不见乡村的需求。很多规划公司做规划,搞批量生产,把每个功能区都做成组件,根据地形和领导偏好进行排列组合,做出来的规划大同小异。人家想的也对,反正全国那么多村庄,即使有重复的也发现不了,这样规划能提高效率。还有些设计公司恰好相反,一定要与众不同。设计出来的单体建筑让人叹为观止,简直是惊天动地。外形怎么奇怪怎么来,颜色怎么丰富怎么来,不知道是个人审美不好,还是本来就不符合大众视角。这样的规划配合这样的建筑设计,真是苦了施工队。说起施工队,原本哪个农村里没有一点做工程的人,现在要求统一竞标,好处是省钱,坏处是质量一般。咱们国家的竞标原则就是省钱,谁的报价低选谁。有的地方甚至直接申明不能用本村工程队,防止出现寻租现象。这样做其实有不好的地方,村里收入来源要比城里窄,好不容易有个活还给外人接走了,村民心里多少有点不服气。有些人难免就找找麻烦,《弱者的武器》中存在的现象广泛存在于乡村。不是因为外地施工队做得不好,单纯就是捣乱恶心恶心人。另外,本村给本村的干活,肯定更用心,质量可能会更好,毕竟出了问题就“冤有头、债有主”了,不会一跑了之。如此一来,村民已经处于看客的状态了,乡村建设这场戏,村民成了看戏的,非实际使用者成了主体。这不是异化、越俎代庖又是什么?

如果说政府包办能把事情办好,那倒也罢了,但是现在的结果是什么?政府包办出来的村庄花了很多钱,并且还要持续不断的花钱,一旦政府断了供给,村庄没有造血功能马上就资金链断裂,包装出来的“知名村庄”立马就会变成“过街老鼠”。这样的样板村全国各地都有,是地方财政的“吞金兽”,至于花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样板村为多少人搏得了政绩,就无从知道了。究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扭曲的政绩观以及政府“目中无人”,政府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甚至尝试提供无限服务,脱离了群众路线搞大包大揽,最终还是纳税人买单。

三、乡村建设风气的“异化”

乡村建设应该是一件持久的工作,而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种运动式的风气。很多“民宿村”“画家村”“淘宝村”风一样的建设,争抢“流量”高地,风头一过,全部完蛋。建乡村一定不要跟着流量走,因为流量是暂时的,流量的出入口也是随时变化的,但乡村建设是要时间的。跟着流量走的结果必然是一地鸡毛,最粗俗的形容就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这一点,大家去很多乡村看看就心里清楚了。

乡村建设风气的“异化”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首先就是乡村领头人视野的偏狭。有一点必须要承认,很多乡村的领头人不具备经营的理念,他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很狭小的,他们所理解的东西是线性的。这一切都让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往往是基于某些来自于网络灌输而并非理性分析的结果。众多来何斯路参观的学员很喜欢问的就是“怎么发展旅游?怎么做好民宿”,乡村不是只有旅游和民宿,但是众多乡村的领导者眼里只能看见这些。因为网络讨论的热烈,他们就盲目的认为可行。其次是政府指导者的引导。当前的政府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唯政绩论”,他们需要的是“写得上文件、出得了照片”的东西,在做引导时往往是奔着“高大上”去,对于某些小操作根本就看不上。殊不知,乡村是乡土的,土的东西未必不好用,一招走遍天下的乡村也大有人在。当然,还有很多跟风的消费者,他们追求“网红”的东西,导致很多乡村的建设思路就跟着消费者跑,一阵子流行古风,全部建筑刷白墙;一阵子流行沉浸式,很多场景打造都奔着营造氛围去了。真正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做乡村的,寥寥无几。很多做乡村的,都说自己是“做着玩玩”,殊不知部分成功人士所谓的“做着玩玩”毁掉的是成千上百号人从小生活的家园,娱乐化心态做乡村不可取,唱高调做乡村亦不可取!

四、展望

2021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之前的“异化”也都成了既定事实,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还是要把“实事求是”四个字挂在心头,从乡村实际出发,从村民需要出发,让发展目标更贴近“真实”,让发展主体更靠近“现实”,让建设风气更接近“务实”。自此,才是真正开始的乡村振兴!

作者系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2年第2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