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热点话题 > 粮食安全

面对粮价风向标农牧交错区何去何从

[ 作者:郝凌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08 录入:吴玲香 ]

草业与畜牧业互为关联,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但我国草畜业存在品种单一、产出低,缺乏竞争力,畜草矛盾突出,农牧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特别是位于镰刀弯农牧结合区的地方,在调减玉米后,更是面临着种什么、怎么种,选择何种替代品的问题。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对于适宜发展草业畜牧业的地区而言,宜草则草,宜牧则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加速粮改饲进度,促进肉业、奶业等其他产业平衡发展。 ——编者

 “粮价就是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风向标,玉米价格持续偏低,垦区玉米产区必须想方设法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引导农工改种其它作物。河北省农垦局副局长杜亚周显然十分熟悉市场行情和垦区面临的形势,面对记者,他的介绍很是专业。

同属镰刀弯地区,选择何种替代品各不同

河北垦区地处镰刀弯地区的北方农牧交错区,该区是连接农业种植区和草原生态区的过渡地带,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但水资源紧缺,土壤退化沙化,是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灾情严重的地区,其中干旱发生概率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重的地区。

杜亚周介绍说,2015年河北垦区玉米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玉米收获期以来,价格呈现断崖式下跌,由2014年市场价2.20/公斤,下跌到1.60/公斤,跌幅近25%,仅价格下跌造成每亩减少收入150元。而生产成本由于人工和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上升,每亩达50元。由于生产成本的地板上升和玉米销售价的天花板下降,造成玉米籽粒生产盈利空间减少200/亩,极大挫伤了农工种植玉米的生产积极性,到了玉米种植结构必须调整的时候。

河北垦区立足垦区实际,在农业发展中,调结构、转方式,确定了三种压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的方式。坝上平原春玉米种植区以发展耐旱型杂粮杂豆、马铃薯、饲草、青贮玉米为主,主攻方向是大力发展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促进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冀中南平原和冀东沿海夏玉米种植区以发展饲草、积极发展耐盐耐旱的饲草、青贮玉米等,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粮改饲、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促进农牧结合。

“2016年预计调减籽粒玉米4万亩,力争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10万亩以上。杜亚周说。

粮仓肉库奶罐,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结合犇放牧业新上养殖奶牛1.8万头的机遇,种植青贮玉米2万亩,高蛋白紫花苜蓿0.6万亩,既压减了籽粒玉米面积,又提高了养殖效益。沧州市中捷友谊农场于连治副场长侃侃而谈地告诉记者,神情中充满了自豪。

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中捷友谊农场,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发展,农场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位居全国农垦前列,已成为全国现代化农业示范农场,并在20037月改制为省级开发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捷友谊农场的成功经验正是河北农垦大力推进农牧结合、带动种植结构优化、种养结合型调整的积极探索,实行粮饲兼顾,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以养定种,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

杜亚周说,由于河北垦区跨度大、涉及作物种类多,垦区因地制宜制定玉米结构调整的技术方案,推介适销对路、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引导玉米结构主动调优、积极调特、努力调深,并结合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一套玉米结构调整的技术模式。

大企业一来,粮改饲有了新引擎

位于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的沽源牧场,今年有一个大动作,利用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的机遇,引导饲草种植企业秋实草业,扩大饲草种植面积1万亩。

杜亚周介绍说,垦区的玉米结构调整不仅是面积的调减,更是产业的升级,因此必须培育和扶持发展大型畜牧养殖、加工企业和饲草企业,强化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粮改饲和农牧结合。

随即,垦区出现了一大批像沽源牧场的案例。沽源、察北、康保牧场,引导马铃薯产业企业弘基、雪川和中农坝公司,利用马铃薯种植3年倒茬的耕作制度,在轮作的同时缩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3万亩;沽源、察北牧场,及时把握蒙牛、君乐宝、现代牧业、旗帜乳业等大型乳品企业扩大2万头养殖规模的机遇,扩种青贮玉米2万亩。

在夏玉米产区,大曹庄农场压减0.5万亩籽粒玉米面积,改种小杂粮,打小包装礼品盒销售,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汉沽农场党委书记许焕庆说,定规划,调结构,依托距离天津较近的地缘优势,结合天津由于水灌溉不足导致水稻停种,恢复扩种久负盛名、享誉华北的传统水稻天津小站米,种植面积1万亩,利用地表水灌溉水稻,降低了投入成本,亩产能达到650公斤/亩,亩纯效益达到1500元以上。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的省队和排头兵,如何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走在前、做表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杜亚周说,如果养殖项目发展顺利,河北垦区可望于2018年前完成压减籽粒玉米10万亩的计划。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6-06-0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