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民情结。我上大学之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农民,犁过田,播过种,锄过草,修过渠,防过洪,放过牛,养过猪,摘过棉花,割过麦子和稻谷,还看到过长辈用肩膀挑出过一条十公里的长江,虽然是四十年前的事,但今天想起,还是一幕一幕呈现在眼前。农民的生活,培养了我的农民情结,听到农民就有一种亲切感,就像看到了我的昨天。
我的农村情结。我的家乡不大,一万多人,一万多亩田和地,我在那里时,没有通电,没有自来水,没有公路,没有交通车。吃水靠人挑,交通靠人走,照明靠“洋”油灯,但那里的人很淳朴,很勤奋,早上出门上工,带一餐中午饭,在田间吃了就继续干,直到晚上才回家,人人都这样。我当时很讨人喜欢,虽然高中毕业时,还很矮,甚至长得像女孩子一样,两个小酒窝,脸色白里透红,像是两个小苹果,大人喜欢逗我玩,小孩子喜欢和我玩,他们就怕惹我生气不高兴,可爱的童年,淳朴的青年,是我留给家乡的印象,现在每年清明节回去,都还在回忆中高兴,也在幸福中伤感,因为家乡一九九八年已退田还湖。
我的亲情情结。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是家里的老大,因为前面的几个都没有能够活得下来。信迷信的说是和我生父八字不合,我只有三岁,就过继到堂伯家,所以我一生有两个父亲,两个母亲,生父是土改时的党员,一直担任生产队长,生母和养父母都是纯农民,他们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财富,也帮不了什么忙,但他们给了我生命,把我抚养成人,送我上了大学,永世都不能忘记,他们的尸骨还埋葬在家乡,亲情让我牵挂家乡。
我的事业情结。在农村曾经没有什么靠山,想当一个民办老师的愿望也没有实现,第一年上大学,被别人开后门占了指标,但我在农村的几年,虽然很累,也吃了不少苦,但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意志,锻炼了我强壮的体魄,特别是锻炼了我说话的口才,我记得刚当生产队长时,给农民讲话,拿着稿子念,也只能讲五分钟,后来我试着每天对生产队的工作进行一一点评,锻炼了我的口才和讲话的思路,后来站在农民的面前,脱口讲上半个小时,也有模有样。当今天有人问到我的口才是什么时候练出来的,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当生产队长的时候。想到这些,我在农村没有白干。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