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生活是一种高贵优雅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舒缓浪漫的生活节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精神生活。同时,作为一种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农业庄园创造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开辟了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而且有力地激发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潜能。
一、农业庄园的特征
五“高”:
高素质:高品位、有钱有闲高端人群
高品质:独家产品软硬件要求较高
高消费:停留时间长,消费层次高
高自主:个性化定制服务
高文华:度假地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五“低”:
低密度:营造私密性的空间
低强度:低强度开发
低辗转:旅途时间距离一般较少
低刺激:追求静谧享受
低插手:看不见的高端服务
二、产权模式
“农业庄园”能够将规模经营的理论引入农业生产经营,通过对资金、土地、劳动力及设备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快推进农业的集约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其典型的形式是:土地开发商通过购买土地所有权或租赁一定面积的土地,把土地相应地划分为若干等份,通过出售土地权益证或股份受益凭证向社会招商融资,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农业庄园”以农村土地使用权为产权基础,但不是简单地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和组合,而是将农村土地使用权在营运过程中的权益进行有效地组合。
“农业庄园”产权组合的实质,是将土地使用权中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进行分离,将财产权益营运中的经营、管理,将产品的生产、消费进行综合性的、多样化的组合,使之成为全新的产权制度,合理地解决了营运产权中的投资者(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承包经营者)、营运组织(庄园开发商)的权责边界。
第一、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打破过去分散经营的小农格局,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三权分离”,是农业产权制度、融资方式、农业功能、技术引进和推广、管理方式、产业组织方式的创新,对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潜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通过承包、租赁、购买、股份合作等形式,对农村的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水域等土地资源进行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第三、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对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及设备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使过去“劳动力+土地”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转变成“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规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带动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第四、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
以生产产品和组织产品加工为目的,大投入、高产出,讲求规模效应,注重综合开发,种养加工一起上,产供销一条龙,农林牧副渔齐发展,有利于挖掘产业要素潜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第五、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生产、加工、流通、投资、经营管理、科研融为一体,使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联接,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六、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融资能力
以资本为纽带,将土地、劳动力、资金、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以资本形式进入农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了资源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第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集生产、加工、经营、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延伸农业产业链,使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相结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有利于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三、开发模式
第一、农业观光采摘庄园
主要以观赏采摘类的农业休闲形式为主,常见的形式有:采果园、挖掘园、观光花园以及药材园。
第二、农业产业化庄园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
第三、农业文化娱乐庄园
以乡村游乐体验、回味农耕文明为主题,将近郊农业文化、休闲娱乐功能相结合,集美食、娱乐、购物于一体。主要形式有:1)以家庭为单位,从事乡间劳作;2)饲养珍品动物;(3)以生态餐饮的形式,现摘现做现吃。
第四、农业养生度假庄园
集养生、度假、娱乐、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度假区域。在以养生为主题的前提下,不仅包括了养生生态环境,还包括亲力亲为的体验项目。从配套产品到建筑类型,从销售方式再到服务模式,每个环节都体现出自身的特色。
四、农业庄园开发的六要素
地块:庄园的选址决定了庄园的度假配套,如平地、山地、河谷等先天条件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度假的品质。
形态:庄园内的布局架构、道路设计、建筑风格等要符合地形地势,还要融入地域特色。
密度:度假庄园本身适合低密度、低容积率,一些公共配套如服务中心、酒店等的相对密度则要稍高一些,方便消费者的多方面活动。
景观:要特别强调整体上近、中、远的景观视觉,以及景观建筑的横向、竖向、节点的美感。
配套:在环境、硬件设置好的前提下,内部配套、公共配套和软性服务的充实与细节才是让庄园充满温情和生活感的关键,也是庄园度假生活品质与品位的展示途径。
文化:庄园度假除了体验一种庄园文化,还要融入当地的文化、植入的外来文化、赋予的主题文化以及消费的野奢文化等,是多种文化的兼容并蓄,是集多种观念于一体的共生文化。
国家旅游局农业部近日公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建成100个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基本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庄园经济带。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引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五、满足哪些条件:
1、庄园规模
原则上种植类庄园面积不小于5000亩,畜牧类庄园面积不少于1500亩,渔业类庄园面积不少于1000亩。
2、区位环境适宜
位于城市周边、在旅游路线上或靠近旅游景区,具有较强的度假氛围,市场吸引力强,资源条件特色鲜明,交通便利,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3.农业生产先进。
主导产业突出,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较高,设施设备良好,全程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健全,产品优质安全。
4、旅游功能突出。
具有优质的、可供休闲度假的特色自然或人文资源,旅游项目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类型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产品展示、文化展览等基本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先进实用,各种设施的安全与卫生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具有较高的旅游承载能力,且无多发性不可规避自然灾害,庄园的游客接待量不低于40万人次/年;优先考虑国家3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
5、经营管理规范。
经营管理制度完善,营运、服务、安全等管理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六、如何申报
申报程序时采用层级制,县、省、国家三级别。关键的来了:每个省(区、市)限推荐2项。
符合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条件的经营主体,自愿向县级旅游和农垦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申报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县级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农垦主管部门对本县申报单位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可向省级旅游和农垦主管部门推荐。
省级旅游和农垦主管部门审核后,联合报送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并附相关申报材料。每省(区、市)限推荐3项,已开展庄园创建先行先试的省份,可适当增加推荐个数。
七、如何认定
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的,组织专家现场考核。考核结果经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审定后,在“国家旅游局官网”和“农业部官网”上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由国家旅游局、农业部联合授予“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称号。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侵害消费者权益,危害职工和农民利益,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将取消资格。
八、享受哪些补贴与支持
通知指出各级旅游和农垦主管部门要联合出台扶持政策,整合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集中多方力量,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和发展。比如:
1、建设用地补贴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扣缴。
就是说:谁种粮,补贴谁。
财政部、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决定,自2015年起将各地从中央财政提前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补贴种粮大户试点的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这笔资金将重点补贴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即“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国家农业三项补贴
1)粮食直补
全称粮食直接补贴,应遵循谁种地补给谁的原则,粮食主产省、自治区原则上按种粮农户的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承包地转包给他人的,按承包协议处理。发放方式为直接现金发放或发放于农民“一卡通 ”或“一折通” 储蓄存折或储蓄卡中。
2)良种补贴
是指国家为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种子,对生产中使用优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给予的补贴。农户到良种补贴定点销售部门购种,可持身份证及种子定点销售部门开具的专用凭证,到乡镇财政所领取其补贴。
3)农资综合补贴
是指政府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化肥、柴油、种子、农机)实行的一种直接补贴制度。通过农资综合直补及各种补贴,来保证农民种粮收益的相对稳定,补贴资金通常来源于粮食风险基金,通过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下拨。
2、财政资金支持
休闲农庄可以享受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有关优惠政策;依法拓展贷款抵押物范围和质押担保方式,依法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以及林权、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抵押贷款。鼓励工商企业领办休闲农庄,鼓励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返乡人员、大学生创业者创办休闲农庄,鼓励招商引资,建设休闲农业园区和高品位休闲农庄。
1)支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文化旅游,对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开发特色产业带动型、景区依托型、农场庄园型、特色技艺展示型等各种类型农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在经营范围上给予支持,凡经营范围不涉及前置许可的,依申请人的申请直接登记。
2)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支持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引导有条件的农村文化旅游企业品牌化经营和开展连锁经营。
3)对农民在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农庄村落,以一定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利用庭院、湖泊、塘堰、果园、林地等自然条件,从事农家院旅游服务的,可以以农民的居住地点作为住所办理工商登记。
3、税收支持
对经审批的休闲农庄生产加工用地及生产生活等建筑,纳税确有困难的,其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按税收管理权限报批减免。休闲农业场所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休闲农庄由自来水公司供水的,其用水价格按工业用水类别收取。
4、奖励
奖励示范创建。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农业汇评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