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近年来,江苏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乡村环境,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乡村面貌正在发生崭新变化,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活力,为绘就锦绣江苏画卷增光添彩。
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添足马力。美丽乡村应该是富足的乡村,贫穷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支撑,特别要立足于农村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项目带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江苏涌现出一大批“旅游+”“互联网+”“党社联建”等多种产业新模式。截至2016年,江苏已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7个,省三星级和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总数600多家,各类乡村旅游经营户4万家左右。2016年第四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公布,江苏拥有201个淘宝村17个淘宝镇,互联网+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就业,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美丽乡村的气质,是美丽乡村的外在之美,物质富裕而环境脏乱差同样不是美丽乡村。江苏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始于2011年,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立了长效清洁机制,目前已完成18万个自然村的整治任务,覆盖面超过95%。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充分肯定了江苏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并要求“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不懈抓下去”。近年来,江苏还大力开展“263”专项行动和建立河长制工作,集中力量淘汰一批低产能污染企业和保护、治理每一条河流,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铸就灵魂。一个缺乏文化元素的乡村,经济再富裕,生态再美丽,也不可能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只有注入乡土文明符号的文化,美丽乡村才有内涵、有品位、有活力,才能留住文脉、记住乡愁,才能使乡村更有灵气,更有强大生命力。地方文化是乡情乡愁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她寄予了广大群众深深的家国情怀。今年5月20日,江苏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搭建一个以“江苏元素”为媒介的云平台,1200余名海内外江苏籍乡贤回到家乡,从而实现了乡贤与乡愁的连接,为江苏乡村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
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提足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乡风文明,内外兼修才算得上美丽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文明乡风建设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乡风民俗,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一股新鲜血液。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殷切期望。我们坚信,持之以恒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广袤的江苏大地上,必将描绘出一张更加美丽、富饶、和谐、文明的锦绣画卷。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宿迁网 2017-10-2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