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支书的思索
党的十九大振奋人心。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更是让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看到了希望。作为村支书,一个村民的领头人,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下去。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我县作为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自今年8月份开始启动改革工作。目前,我村的各项改革工作正在认真地推进之中。我认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是推进乡镇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
下面,结合本村实际我来谈下自己对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见解。
一、村集体经济现状和存在问题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平铺镇平铺村,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坐落在平铺镇中部。平铺镇是全国环境优美村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镇,素有芜湖市的后花园之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市容整洁,全村辖16个自然村、1872人,耕地面积3657亩,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党员92人。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集体资源,村工作运转经费全靠上级财政拨付,是典型的“空壳”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长期困扰着村两委干部。我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分”之有余,“统”之不足。分田到户之初,在农民强烈呼声中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村集体资源已全部分光,属于典型的“空壳”村。集体经济“空壳”运行多年,无家底,缺乏发展启动资金。正因如此,农业生产中都是一家一户独自进行,村集体无法发挥统筹功能,小农户生产的弊端日益暴露。久而久之,村民的集体观念日益淡薄,村集体的发展能力不断降低。而且,一直以来村集体也未积累发展信用,加上村民也相对贫困,村集体融资也相当困难。
(二)集体经济发展面临人才匮乏。虽村两委班子成员有创新发展能力和热情,但村组织日常工作任务已很繁重,实难抽身腾出过多精力参与实际经营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从我村实际来看,两委干部都爱农村、爱农民,但是不见得都懂农业,而从壮大集体经济的角度来讲更是缺乏相应的经营能力。
(三)村集体招商引资难。我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一无矿,二无集体资产,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软硬环境较差,加远离城区,无土地运营的条件,很难通过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发展。
(四)村发展资源整合难度大。由于历史原因分得彻底,村总体是有资源可利用开发,可资源相当“破碎”,分布在全村各家各户,资源整合成本较高。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索
(一)要扎实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改革试点工作。明确好集体成员身份,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成立经济合作社,在此基础上注重制度设计,制定出合作社章程这部“根本大法”。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思路,成立村党总支引领、村集体所有的合作社,把过去分散的、单打独斗的农户通过以承包权清晰入股有效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完善好村合作社项目计划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并为上级项目资金设计好股份结构,确保项目资金产生效益为全村农民谋福利。
(二)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充分利用村合作社的优势,采用稳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整合土地资源,制定实际可操作的发展规划,建立有机稻米立体生态种植和生产加工基地,重产品质量,塑产品品牌,拓产品市场。逐步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依托平铺镇青山绿水良好生态环境和五华山旅游资源,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村两委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核心作用。特别是要团结带好村两委班子,要聚精会神抓班子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并注重培养、发现本村人才。要苦练内功,从基础做起,切勿贪大图洋。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都是组织建设全面过硬的村,村两委自身建设是成败的关键因素。走现代绿色农业化之路,绝不是仅靠吹吹打打就能做成,而是要村两委干部真抓实干,不断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只有付出大量艰辛的努力后才能得到广大群众支持,也只有群众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此伟大事业。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仅是个经济工作,更是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中的关键性工程。实施关键性工程必须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出在农村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立足实际,做实发展大文章,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作者系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平铺镇平铺村村支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