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谢继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命题

[ 作者:谢继炯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0 录入:吴玲香 ]

——馆陶美丽乡村建的实践及思考

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不是拍拍脑门就建设起来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馆陶遇到的问题也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年新农村建设到底面临着哪些突出问题?十九大报告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认为主要存在四个突出问题。一是班子软(集体无收入)。乡村治理有效性不够。二是产业弱,现代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农业增产不增收,村民主要收入是外出打工,缺少产业支撑;三是农村在衰败,缺少青壮年。村庄里多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空心村现象严重。四是教育缺失,以我为中心的小农意识严重。那么,对照这些问题,回过头看这几年的实践,应该说和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

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方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具体要求,不仅构成了一幅富美祥和的画卷,也是五大命题,支撑这五大命题的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命题之一:产业兴旺是根本。不少地方新农村建设费尽周折又回到了原点,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还是没有产业支撑。十九大报告把产业兴旺摆到了首要位置,还提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是强调产业的重要性。我们这几年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提出“先富后美,不富不美,富而美”,按照“产业加美丽,美丽助产业,产业更美丽”的理念,让“产业插上文化的翅膀”。通过做大做强产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提出的做强产业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一村一品;一条叫一产多村。一村一品,譬如粮画小镇、教育小镇。一产多村,譬如蛋鸡、养鸭、黄瓜、黑小麦、晚秋黄梨、轴承这些大产业,成为更多美丽乡村的产业基础。

十九大特别关注到了“小农户”,小农户强调的是老百姓对现阶段生产生活方式的选择,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产业发展上,我们坚持尊重民意,老百姓有不同意见的不强迫,是在满足老百姓阶段性需求的同时加以积极引导。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如何壮大集体的问题,这是一个刚性指标,现在很多班子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集体收入。因此,在大力发展产业过程中要予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命题之二:生态宜居是基础。乡村要绿水青山,有田园风光,鸟语花香。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大力开展治污、改厕和垃圾处理,这是农村脏乱差最突出的“三大件”。在全省率先实施“厕所革命”,全县村民用上了卫生的厕所,推动农村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的转变,每个美丽乡村都进行了污水处理,全县建起了垃圾再生处理系统。还大力推进绿化造林活动,让乡村“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同时,按照“五美”(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触觉美、联想美)标准,使以前的乡怨、乡忧,变成现在的乡愁、乡约。

命题之三:乡风文明是保障。新时代的乡风文明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农村是城市之母,城市是农村孕育出的文明。每个小镇都有村歌、村规民约。制作了笑脸墙,建起了美丽乡村电视台、广播站、村史馆等。村训还编成了歌曲和广场舞(有个视频分享)。

咖啡屋、小歌厅这些城市文明也引入乡村,走进小镇,扑面而来的是时尚浪漫和和煦的春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也非常重视信仰问题,建立了全国首个情景式小镇党校,把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住过的窑洞复原了回来,让更多人在小镇感受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命题之四:治理有效是关键。治理有效才能为村民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保持农村稳定。我们创新实施了以党组织核心引领、社会组织配合支撑、基层政权的自治、法治、德治的主体作用发挥为内容的“三位一体”社区建设体系,切实提升了基层组织力。我们的美丽导师、美丽管家、学生会、商会、外联办、民调组织、各种协会、乡贤居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命题之五:生活富裕是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只有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老百姓才会绽放出笑脸。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生活富裕作为我们整体工作的目标,提出了老百姓的脸就是对美丽乡村建设最好的检验。这里的富裕应该包括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两个层面,物质富裕就是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精神富裕则是让老百姓享受到公平正义和丰富的精神产品。

此外,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里有两个关键字,一个叫懂,一个叫爱。馆陶搞美丽乡村有句话:从迷茫到迷恋,从上愁到上瘾。就是讲的懂和爱。不懂就不会去爱,不爱更不会去懂。这里,特别指出的是:不懂不如不做,不爱不可能做好。不懂不爱极有可能造成劳民伤财。要自上而下的懂,要发自内心的爱。现在,“懂”和“爱”都有问题。社会层面、官员层面和学者层面都不同程度存在。长期以来,农村一直处于附从地位,甚至被歧视和边缘化。现在农村的退化和破坏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一些地方扣除物价因素,没有多少增收,增收也大都是打工的增收,而非土地增收。这些年,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有效遏制了乡村衰败和退化。所以,十九大报告用“振兴”,并上升到战略高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十九大报告对现实问题诊断得非常准,药方也开得非常准。可以说,为“三农”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懂”和“爱”上,我们都应学习近平总书记。例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正是懂和爱的箴言。

现在搞美丽乡村最缺什么?实践证明,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为此,馆陶创新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美丽乡村大学”,就是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队伍。目前一期学员已经毕业并在各个小镇发挥着重要作用。办学方向就是三句话,叫:一种感情,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美丽乡村事业的感情;两种能力,即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多种技能,即本地区重点扶持的致富产业技能。

只有乡村美了,小鸟才能飞来,年轻人才能回乡,农村才有希望。馆陶美丽乡村建设经过三年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条“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一镇多社区为架构,以产兴镇,产业、文化、生态高度融合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将以十九大报告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作者系邯郸市政协副主席、馆陶县委书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