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黎丹:集约节约用地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作者:黎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2 录入:吴玲香 ]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国家,从数字上来看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加上山地多、平原少,可利用土地少,因此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持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走可持续之路是我们发展的必然选择。

合理规划国土资源利用。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国土资源利用上,我们要整体谋划,做到生产空间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平台建设,全方位进行国土资源普查,摸清国土资源现状,加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新机制,充分发挥国土数据的“底图”和“底线”作用,有力支撑政府各部门科学规划,有效监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完善国土资源利用规划,优化完善完善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构建合理的国土资源利用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布局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根据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和民生事业等用地需求,合理安排产业发展、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等用地需求,有效指导国土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促进城乡土地有序、规范和可持续利用。

高效节约利用国土资源。坚持国土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落实最严格的国土资源节约利用制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切实转变国土资源粗放利用方式。加大闲置用地的清理力度,强化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以及低效利用的整治;推进旧城棚户区改造、城镇低效用地再发开利用,充分合理利用城镇废弃地和空闲地,对那些倒闭、停产、闲置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调整使用或者复耕利用等形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施差异化的用地政策,供地应倾向于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的管控,优先保障农村配套设施用地,合理控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提升农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效探索农村宅基地的有偿腾退机制,积极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切实避免国土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向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耕地是我们最为重要的资源,它是我们发展基础—农业的直接载体,关系着全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红线,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明确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具体地块。切实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按照“占多少,补多少”“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确保耕地保护数量只增不减。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提升耕地综合效益。加强违法占地的清理整治力度,构建管控有力、建设合理、惩治到位等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

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利用土地,是我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国土资源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