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童跃强:持续发力 依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作者:童跃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02 录入:吴玲香 ]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因此,持续发力,依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一、划红线保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要以确保全国人民粮食安全为前提。因此,必须为耕地圈定红线。防止以发展为由大量占用耕地而造成国家粮食危机。要让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红线不能碰的思想意识。

二、科学合理实施农业产业布局,依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政府要结合乡村区域内的土壤元素、气候、温差、水源、宜种农作物、宜养畜禽、风土人文等因素,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行对农业产业布局进行规划。将规划提请专家委员会予以论证。将经专家委员会论证通过的规划,及时召开听证会,听取和收集意见和建议及时对规划进行补充完善。对补充完善后的规划予以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规划,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形成实施方案并报上级批准,赋予其有法定效力。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成为群众共同决策和意志的体现,也会激发群众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从而推动方案依法持续实施。可以有效防止因乡村干部的调换而使规划朝令夕改,半途而废。

三、多渠道统筹协调资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现代农业已呈现新的业态,包含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民宿经济等,消费群体喜欢农村田园生活的宁静、诗意、浪漫,向往乡村的原生态,贴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体味乡村文化和浓浓的乡愁。对环境卫生、产业布局、道路条件、风土人情、休闲饮食、花果林布局等要求较高,因此投资大,但农业效益体现又比较慢。因此,各级政府要依法依规为投资方争取强农、惠农相关政策,引入金融、保险方参与降投资低风险。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资金入股、本地就业等方式形成人人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局面。

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人才第一的理念。由于国家对农业免除公粮、农税以及各种提留,但传统农业纯收入低,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不够高,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挣钱。农田耕种粗糙,农产品产量低,没有充分发挥耕地的地力产出。要配套强农、惠农的人才引进政策,引入社会资本、专业人才、具有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科学对农业产业结构配置,实现土地集约化、产业化、管理规范化,,提高农业的效益,增强农业的聚合效应。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开了专业人才的支撑,无异于盲人摸象,事倍而功半。

五、利用信息大数据分析,对农业产业科学合理布局,防止供大于求,增产不增收。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利用好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全国种植业的面积分布情况、各地的畜禽养殖存栏数、病虫害预测预防、市场农产品占有率以及消费者的需求情况。从而为农业产业结构的分布提供准确数据,增强农业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的能力,确保农业产出与市场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从党中央到全国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各级政府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制定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只有将纸上的规划依法推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方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迎阳乡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