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云:用“消费”撬动三农经济杠杆

[ 作者:王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9 录入:王惠敏 ]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笔者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运用特色现代休闲农业吸引城里人来农村消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渔一定是一条智慧“渔”、宝贝“渔”、金“渔”,这条“渔”要帮农民脱贫致富,带领农民游入富裕的海洋。

就地取材突出特色

在那些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的地区,具有传统地域文化内涵的自然村落可以结合特色小镇与魅力乡村建设,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体验农业、都市农业等,同时需要让经营户学习运用创意农业,利用创意农业这个“兴奋剂”助力经济发展。

首先,要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在自然村落周边或适当位置依照规划绿化,在合适的地方栽种特色花草、经济作物和药材,这样可以成为自然特色景观,亦可取得一定经济价值,成为婚纱摄影、写生、影视取景地。其目的就是使消费者进入这一区域就可以感知乡间的自然美;并让其成为这一区域的著名标志,消费者可以记不住这一区域的地名,但会记住美丽的向日葵等风景,这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方法。

其次,现实中有些村落想要开发,却又被多种客观因素制约。笔者认为,在不能大规模改造的情况下,先保证不能出现新的违建和违规,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村民开展实实在在的旅游商业开发。可以对传统村落建筑进行合理指导,利用闲置房屋开特色餐饮、乡村旅店。但不能一哄而上,要根据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开发。

在住宿开发上一定要有鲜明的主题,开发重点是保持“乡情和乡味”,这是开发乡村游的核心。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各地曾有很多不伦不类的休闲旅游成为“鸡肋”。那时忽略了“特色”的重要性,但千篇一律、同质化的问题到今天依然存在。

因此,打破常规的创意对休闲农业尤为重要,无论是园区的主题设计还是住宿、饮食都是如此。

园区主题创意可以根据所在区域的大文化背景,返璞归真就是吸引消费的原动力。利用昔日乡村旧有房屋为主体,改造装修中使用的地域性材料,如石料、木材、竹料、稻草、秸秆等呈现民居,打造乡土气息浓郁的民俗,保留或恢复村中原有水井、碾子、磨盘、篱笆、茅草棚、粮仓,以及各式果园、菜地和喂养小动物等。

乡村游中的“体验”式消费

作为休闲园区的经营者要让消费者在“体验”中得到学习与放松,其体验可谓双赢。例如可以让消费者在合适的墙面涂鸦、让消费者学习用传统方法手工洗印,甚至做各种传统美食,参与“家庭深加工”等。消费者可以通过发朋友圈等形式和朋友交流,成为一种流动的广告。这种快乐消费比单纯捡鸡蛋、采摘等更有意义。

此外,休闲农业要抓住“舌尖经济”的机遇。舌尖经济的范畴应该很广,不仅限于餐饮,可以说涉及到吃的都可以纳入舌尖经济。农业的休闲经营户从消费的角度来说,可以把乡村游、绿色农副产品和休闲农业三者结合成新的销售模式。

利用休闲农业这个大平台,将农家特色食材以餐饮的形式呈现给客人,发展空间巨大。通过这种体验互动经济模式,可以使城里人切身体验绿色食材的种养殖过程,了解不同农副产品的基础知识,接受绿色食材的种养殖理念,并成为这些食材的忠实消费者。通过休闲游成为餐饮和食材的消费者,形成商业人流群体,这样既可以解决农副产品消费难的问题,这部分人群又是乡村游和休闲农业的推动者。

发展农村消费,提高农村餐饮品质消费既是热点也是难点,更是诸多组织关注的重点。不仅要补短板,更要提高品质、品味、品牌,这三者其实是整个休闲消费最大短板,这方面也需要共同努力和挖掘潜力。

作者系北京烹饪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科学报》 2018-10-1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