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马魁:关于运用“社会扶贫”APP的建议

[ 作者:马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22 录入:吴玲香 ]

在今年的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的当天,不少地方的镇村基层开始大规模尝试运用“社会扶贫”手机APP来助推当地的脱贫事业。应该说,这种扶贫方式反映出基层对于构建多中心大扶贫格局的自然渴望。另外,通过利用手机APP帮扶思维,为扶贫事业另开一条途径,实际上也重塑了贫困户、镇村干部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关系。但是,目前有很多制约因素,影响着这一扶贫方式所能发挥的效应。

一、注册“社会扶贫”手机APP的都有哪些人?

通过走访了解,实际上“社会扶贫”手机APP的注册者有三类人,一类人是共享村社地方知识的镇村干部,从行政制约关系上看,村干部实际上受到镇干部的命令催促和业务指导,镇村两级获取贫困户信息较为容易,决定了他们是推动此项扶贫方式的主要力量。

另一类人是驻村工作队,他们远离村社地方性知识,属于外部的扶贫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获取贫困户信息要高度依赖镇村干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注册手机APP主要受到上级的行政干预,为了完成任务的逻辑是第一位的,但他们因为业务素养高,动员资源能力强,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比较熟练,因此也是不可缺的必要帮手。

以上两类人主要是帮扶的爱心人士。最后一类人是多种多样的贫困户,他们的注册主要是由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完成的,虽然他们是需求方,但有很多人实际上并不懂得如何操作。对于他们而言,不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再便捷的扶贫方式也只是镜花水月。国家扶贫日当天,主要依靠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帮助他们发布需求以及最终实现对接需求。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三类人的行动逻辑是不一致的,作为最终受益方的扶贫户因为能力有限,参与性会差一些,而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为了完成任务,过度替代贫困户进行选择,虽然参与性较强,但是发布需求的精准性可能较差,也就是说,可能与贫困户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

二、如何运用“社会扶贫”手机APP来发布需求?

从理论上讲,“社会扶贫”手机APP一旦由贫困户注册之后,就可以及时发布自身的需求。事实上,发布的需求以及审核认证主要是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来完成的,因此,运动型地发布需求成为这一环节的主要特征。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家扶贫日当天,某一个乡镇各村当天就可以发布扶贫需求达到数百条,背后站立的就是数百户的贫困户,但之前几乎没有发布过一条。其次,发布的需求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简约的几句话,没有任何照片或者其他可资证明的材料,致使需求发布了一个多星期以来,几乎没有爱心人士来对接。

另外,从发布需求的内容上看,有实物和现金两种方式。实物方面,围绕着吃穿住用方面,针对性强一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一户贫困户因为过冬急需两件棉衣,但未表明尺码,也未说明新旧是否都可以,因为提供给爱心人士的信息是模糊的,所以现在也没有实现对爱心对接。现金方面,常见的是学业资助或者是治疗疾病,但可能因为量标的太大,一般也不容易实现爱心对接。

三、如何运用“社会扶贫”手机APP实现需求对接?

需求发布之后,到底有哪些人来浏览和关注,实现爱心对接的可能性有多大,这直接影响着需求爱心对接的成功率。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只有注册成为爱心人士的人们,无论来自什么样的职业和阶层地位,他们都属于需求对接方。但是,只有浏览一个比较明确的贫困户需求信息,并决定参与帮扶,才是完成最后的目标。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不好测量和观察,但同样折射出一些制约条件。其中一个是能看到信息,第二个是在看到这个信息基础上愿意帮扶,但是能看到一条信息的不一定选择帮扶这个贫困户,除非有强烈的动机来推动他来完成需求对接。

现在,这个动机在哪里呢?或者说,有哪些爱心人士有这个动机呢?目前看来,只有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因为一方面这涉及到扶贫工作的考核以及来自上级的强烈问责机制压力,现在他们不仅要完成注册任务,同时还要承担起完成需求爱心对接的任务。另外一方面,完成这些需求对接也带来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他们的扶贫工作成效可以在手机软件里被精准度量。但是假如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关系网来缓冲这些爱心对接任务,也就是说,假如他们的朋友圈、微信群、亲朋好友、同事同学等等类型的关系网很少有人来参与这项扶贫工作,那他们就得最后自己承担起来。

四、改进“社会扶贫”手机APP助益扶贫事业的三点建议

一是针对贫困户发布需求不精准的难题,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必须不断改进与贫困户互动的方式。作为贫困户,自身要仔细考虑好自己最迫切的需求,力求爱心需求可以被即时满足。对于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而言,要加强与贫困户的联系,宣传此种扶贫方式的特点,及时深挖并评估好他们的需求,确保需求的性质和限度。另外,对于不能自己发布贫困需求的贫困户,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在帮助他们发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证信息全面、透明、可靠。

二是在发布需求的方式上,要从运动型地发布需求转变成常态化地发布需求。运动型地发布需求有一个好处就是短时期内集中发布了大量的需求信息,但是这是以牺牲信息质量以及对接成功率来实现的,现在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转变到常态化地发布需求轨道上来。贫困户随时都有新的需求,有了需求,仔细梳理之后,就可以发布,需求爱心对接就有了一定的转圜余地和时间。

三是多想办法,努力扩大爱心人士的注册人数,提高爱心对接的成功率。社会扶贫,从含义上来讲,就是要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并助益扶贫事业。从目前的实践上来看,压力全部集中在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身上,有悖于社会扶贫的初衷,也远离社会扶贫的理想目标。不可否认的是,“社会扶贫”手机APP的助益范围虽然是面向全国的,但一个地区还是主要是依赖自身的社会力量来参与扶贫,扶贫的外部效应毕竟有限,因此,动员本地区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爱心人士注册,才是真正的合理选择。

(作者单位:宜城市王集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