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个会,动力在于参与者的价值确认——乡贤,贵州乡村或者所有乡村魅力生发的珍贵细胞。这个会,价值在于参与者的自发、
自愿选择。在这个队伍里,没有政策指令的力度,但绝对有乡贤为乡村担当的风度和气度。
自1998年以来,由于工作关系,我走访了上百个历史文化名村,目睹了乡村的变化。首先,我坚信变化会绝对发生,人的变化体现时代变化,人生活的空间从来就是变化空间。但是,假如变化更多来自外界压力而非内心确认呢?来不及经过思考就迎来变化的村庄可以承受吗?世间万物自有联系,这样的变化对人的生活影响会如何体现?乡村会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未来?没有了灵魂的乡村能持续行走吗?没有了规矩约束力量的乡村还会有魅力吗?没有乡贤掌舵,那些看不见的软实力还会再次萌芽吗?老实说,这是今天到会者们都面对的忧虑。我也不例外。
乡村,其实是所有村民共建、共有、共享的一个文化共同体,它被民风、民俗养育。乡贤是照亮乡村前行的执灯者,是民风的坚守者、引领者。乡贤识礼、知礼,乡贤拥有必要的认知能力。有乡贤的时候,时间从容,乡村很美。生命中不仅仅有物质的质量,还有精神的那份奢华。有乡贤的时候,赌博的人不能获取许可证,更不会让如此度日成为村庄的特殊风景。然而,乡村里能不能来一位乡贤,再来一位乡贤呢?在麻将声远比读书声更喧嚣的时候,乡贤在哪里?
今天,在城乡一体过程中,我们呼吁乡村可以有城市化生活,城市化的生活不可以淹没与泥土紧紧相连的乡村,而把控钥匙的人,正是每一位关注和参与其中的乡贤或新乡贤。今天的新乡贤助力苗乡振兴的座谈会,参会者有从政者、媒体人、专家学者、作家、企业家、基层工作者、乡村精英,大家围绕乡贤主题,呼唤乡贤的回归、新乡贤群体的形成,这是可喜的开端,我期待不久的将来,在报德苗乡这个地方,将会出现更多新乡贤的身影,苗乡振兴早日实现。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文联副主席、安顺市文联主席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贵州民族报》2019年3月20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