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明显:实施市场化运作 推进新农村建设

[ 作者:李明显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9-17 录入:王惠敏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在各级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建设新农村的群众积极性不断提升。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实施市场化运作,是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实现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需要市场化运作。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新农村建设。但有的地方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与要求,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如一些地方的乡村卫生站、农村客运站建设等,有的利用程度不高,有的甚至闲置疏于管理以至于损毁。显而易见,单靠国家、政府的统一规划和行政干预是力不从心的,也与客观相违背。而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区当前的客观条件开展村庄整治,结合整村推进,引入市场规划机制,既可减轻国家和政府的压力,又可在市场竞争中切中本地区自然、人文、经济现状,制定本地区特色产业结构、特色村镇模式等与客观规律相适应的发展蓝图,进而建设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资金需要市场化运作。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国家级、省级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虽然国家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涉农资金投入,但由于资金投入点多面广,地方配套不到位、农村自筹形同乌有,这种模式筹集到的资金,相对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只能是杯水车薪。投入不足,“三边工程”、“烂尾工程”在所难免。所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民间资本和外商等各类开发主体参与新农村建设,无疑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新农村建设实施需要市场化运作。近年来,国家的惠农政策逐步得到了贯彻落实,希望小学、高位水池、村通水泥路等一批惠农工程正在兴起。迫于政府指领或受资金困扰,一些村镇无设计、无监理、无资质盲目施工建设,偷工减料现象存在,项目工程不能达到计划规定的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使“惠农工程”变成了“豆腐渣”工程,同时极易造成国有资产不实甚至流失。引入市场运作,使一批有资质的设计、监理、施工专业队伍加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来,从而把农民家园建设的更加靓丽、秀美,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顺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