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新化县副县长罗轶民:在巩固脱贫成果中长远谋划乡村振兴

[ 作者:罗轶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9-01 录入:王惠敏 ]

新化是属于娄底市一个县级县,地处湘中偏西,资水中游,雪峰山东南麓,总人口156万人,农村人口115万人。总面积3636平方公里,辖31个乡镇,688个行政村,户籍人口居全省第一位。

2019年新化实现贫困县整体摘帽,2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末在现行标准化下,53413户,17826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新化确定为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重点帮扶村63个,示范村39个,目前由湖南省工商联具体拨款,脱贫之后怎么来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进行了深度思考,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布置,我觉得我们新化应该在有效衔接方面至少做了四个方面的“抓”。

罗2.jpg


一是抓巩固。刚才向各位报告了我们是156万人,脱贫户有53713户,有178266人脱贫。这么大的体量要想把成果巩固好,我们首先第一位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布置不让他返贫,这是我们做好乡村振兴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继续按照脱贫攻坚的做法,实行专业化、原地化减贫的形式把防止返贫监测牢牢地抓在手上。

二是抓引领。新化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到底怎么来衔接?国家其实没有很清楚的说法,因此我们在抓引领上面做探索,因为我们新化县涌现出了全国的典型,就是今天一起在上面作为十大村经典案例发布的油溪桥村,它对乡村的治理,乡村的发展确确实实为我们今后怎么来抓乡村振兴,怎么发展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提供了经验。除此以外,新化万龙村是全国文明村,苗家村,省级文明村,以及一个龙桥社区上梅红等典型村引领,特别是油溪桥村积分制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我们用这些优秀村作为典型引领,特别是去年年底县委部署开展了关于推行油溪桥村积分制,上梅红志愿者服务经验试点,加强乡村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作为县委重点任务,抓典型引领,抓示范,以点带面进行推广,对全域乡村治理有序地铺开。

三是抓产业。产业肯定是乡村振兴永恒的主题,我们新化牢牢抓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始终抓住传统的工业产业电子陶瓷,小到厕所的卫浴龙头上面的芯片,都是新化制造。上到天宫一号二号,火箭导弹,下到卫浴的芯片,里面都有新化产业,因为这是一个致富的门路。第二部分是整个文印产业怎么健康有序地营运,因为我们新化文印从业人员达到了30多万人,占领了全国80%的市场。只要有高校的地方,就有新化人;只要有城镇的地方,就一定有新化人,并且一定有新化的文印店,所以说这是我们的两个传统的工业和服务业产业。农业,我们这几年上升为全新化152万人的意志就是抓红茶和黄精。我们紧紧围绕“两基两特”。两基就是粮食和生猪,“两特”就是红茶和黄精。新化的红茶我们也很有优势,最早跟茅台酒一起在巴拿马的万国博览会上面获得了金奖,茅台酒比我们做得好一些,这几年以来我们异军突起,再进行巩固,再把这个传统最优势的产业,跟茅台酒一起获得金奖的产业再一次捡起来,因此新化的红茶被赋予了“湖红之源”的称号。新化的黄精获得了农产品林下经济活金之说。这两个产业在农村里面越做越兴旺,这个产业肯定是今后乡村振兴主要优势的东西。

四是抓城乡融合。新化县有152万人口,新化县城35万人,我们被湖南省确定为均等城市,我们的城市带动率和宜居率、县域经济的引领力确实配套,但是我们在这个方面更加注重城乡融合,特别是乡村文旅融合。我们新化县各大乡村旅游,以及一个4A景区获得了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全世界水利灌溉文化遗产紫鹊界。以城促收,在这块我们也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实践。我们现在不断抓人居环境整治,前不久我们一个乡镇镇长因为工作不力被免职了,所以说在抓融合新化县委县政府力度特别大。  

另外我觉得乡村振兴还有四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标准的制约。乡村振兴这个工作到底怎么开展,标准是什么,除了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合法监测有具体标准以外,在另外几个方面是没有标准的,包括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生态振兴还有一些标准,针对这些弊端希望在我们实践探索、研讨上面,以及整个国家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二是土地的制约,乡村振兴再怎么发展,哪个地方是搞建设的,哪个地方是发展产业的,哪个地方需要修路,现在土地制约分成两块,第一块是用地法律的制约。特别是建设用地、林地等法律制约,第二块是土地承包到户,承包经营制的制约,三是资金的制约,毕竟农业的产出、农村的产出有限,不像工业的产出见效快,所以说资金对农村的乡村振兴的制约也是很明显的。四是人才的制约。毕竟乡村振兴怎么吸引人才回村,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和深入要思考的东西。

最后诚挚地邀请各位有空去新化旅游、观光、指导工作。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

罗19.jpg

(作者系新化县副县长,本文是作者在《乡村振兴蓝皮书•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2)》发布会暨湖南乡村振兴2021年“十大”优秀案例发布仪式上的发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