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什么是“两长工程
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两长工程”——“县市长”工程和“董事长”工程,是对“县市长”所代表的政府和“董事长”所代表的企业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形象化说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既要有政府“搭台”,也要有企业“唱戏”。只有“戏台”没“戏子”,或光有“戏子”没“戏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这台戏”就演不成,也演不好。
“县市长”用政策、项目等手段“搭台”
“县市长”所代表的政府职能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拟定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制定当地农业有关产业方面的管理办法,在资源区划、环境保护、市场体系建设、技术推广、技术标准制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换句话说,“县市长”既掌握了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的权限,也掌握了产业经费预算使用的权限。因此,产业怎样发展,产业体系如何建设,年度重点做什么,工作如何开展等问题和任务,主要由政府决定。换句话说,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组织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类资源,协调各方关系,通过组织、领导、统筹等各种行政手段,决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建设水平。因此,“县市长”决定了区域农业产业的大环境,决定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戏台子”怎么搭、搭啥样。
“董事长”在政策、项目的指引下“唱戏”
“董事长”所代表的农业企业,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或依据相关农业项目的要求,作为实施主体开展工作。以农业标准化为例,政府部门制定标准化技术体系,企业、合作社通过申请成为项目实施者。政府部门事先明确项目补助经费和项目要求,在项目实施验收通过后,对项目实施的企业或组织给予经费补助。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农业经营组织的企业或合作社,在产业政策或相关项目的指引下,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完成项目任务,实现项目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政策引导项目是指挥棒,农业企业是运动员,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通过农业企业实现和完成。
“县市长”和“董事长”,一个搭台,一个唱戏,互相配合,精彩演出
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要理解“县市长”和“董事长”的分工和角色,双方只有密切合作,才能确保演出成功。
比如,“县市长”在市场上推介区域公用品牌,“董事长”通过企业产品的销售,使得消费者体验到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换句话说,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效益,通过企业来实现。
以赣南脐橙为例,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赣南脐橙,通常是某个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提供的,即XX牌的赣南脐橙。没有企业做市场,我们无法消费到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换句话说,消费者通过购买企业的产品,完成了对区域公用品牌的消费和体验。打个通俗的比方,区域公用品牌就像是一艘“航空母舰”,企业则是航母上的“战斗机”,航母不能直接完成岸上的作战任务,须通过战斗机攻击岸上目标。同样,没有航空母舰上的资源供给,战斗机或不能横跨大洋作战,或其作战能力大大降低。
“县市长”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搭建平台,“董事长”依托区域公用品牌这个平台,创建企业产品品牌对接市场。简言之,区域公用品牌提供背书,企业产品品牌实现效益;没有区域公用品牌做背书,企业产品品牌难叫响;没有企业产品品牌做支撑,区域公用品牌效益难实现。
作者简介:贾枭,农本咨询创始人、首席专家;数十个农业品牌化项目经历,开创了产品战略、产业战略和区域经济战略三位一体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体系;对战略规划、品牌创意及营销传播等有独到的见解与丰富的实战经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本咨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