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健康扶贫工程重在“健康实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近日在四川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2月29日,《四川日报》)
纵观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等地方的广大贫困户,绝大多数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常年多病”,常年看病、买药,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除此之外,因病造成体虚而无法劳动、无法挣钱。这样恶性循环,使贫困户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恶魔”。
为了让扶贫的各项政策落地,让贫困户摆脱贫困“病魔”,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就打好教育和卫生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工作来川调研,她指出,要精心组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落实到每村每户每人,从源头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她还强调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尽快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等。显然,健康扶贫工程在告别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如何让这项利好政策成功落地,肯定也离不了有效的手段和规范的制度。
笔者认为,健康扶贫工程重在“健康实施”,而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当用心做好“三门功课”。
第一门“功课”是摸清家底。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家底不清,帮扶对象不明,肯定无法打好脱贫攻坚战。而对于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的,基层干部要深入百姓家中,认真进行核查,对确实有病的要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而对于一些假生病、报假病企图骗取国家钱财者,要做到绝不能放进一人、绝不放过一人,该“踢”的“踢”,该查的查。
第二门“功课”是加强监管。虽然国家利好政策很多,资金倾斜很大,但绝不能放松警惕,让一些钱财落入不法分子手中。要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不仅关系脱贫攻坚“市场秩序”,更关乎政府的整体形象和在百姓中的口碑。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医疗卫生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建好每一个卫生院,修好每一个服务站,砌好每一块砖,盖好每一片瓦。
第三门“功课”是强化问责。对于脱贫攻坚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心慈手软。对于在各项健康扶贫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权钱交易、官商“勾肩搭背”等行为,有豆腐渣工程、“伤心工程”等现象出现的,一律追查到底、问责到底。不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贫困户就永远摆脱不了贫困的“乌云”。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