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郑勇:扶贫金点子脱贫悬崖村

[ 作者:郑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27 录入:实习编辑 ]

还记得去年那篇《最悲伤作文》吗?文中句句戳中泪点,令读者看完只剩下心疼。同样在四川大凉山地区,有一座“悬崖村”,这里的孩子们上学要冒着生命危险抓住藤梯爬上悬崖峭壁。当你看到那些图片时,孩子们无助和渴求的眼神或许会让你久久不忘怀。(新华网  5月25日)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知识改变命运,道路致富乡村,从“悬崖村”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希望。因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找到扶贫“金点子”才能使“悬崖村”摆脱目前的困境。

首先,要让“悬崖村”孩子们能够安全上下学。给孩子们添置一些防滑手套或护具,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翻越悬崖峭壁时多一点保障,也让家长们放心。然后在考虑能否修建一条长期供孩子们读书之路,供村民方便之路。施工一条当地村民合情合理的村道,既需要专业设计全盘考虑,也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搭建平台、让“悬崖村”村民看到希望。

其次,要加强宣传报道,筹集资金。要切实做好“悬崖村”的宣传报道工作,召开乡、村全体干部大会,传达发展“悬崖村”政策措施,明确筹集资金和发展规划。制作宣传图版、条幅和印刷宣传材料,在电视、网络媒体等广泛宣传“悬崖村”的现实情况,为筹资工作造势。要提高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情和积极性,要使筹资政策家喻户晓、蓝图规划深入人心。“悬崖村”致贫情况特殊,政府和社会的力量要同时进行,政府要明白整个扶贫工作,既要充分采纳各方的智力资源,又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让“悬崖村”变为“脱贫村”。

再次,要科学施策、精准发力。要统筹“悬崖村”扶贫项目与产业发展、道路修建与旅游发展、当前脱贫与长远发展的综合考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心规划、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同时,要调动一支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干部队伍,又要具备真抓实干的扶贫精神。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村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和帮助“悬崖村”走出一条最终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的新路子。

在“悬崖村”扶贫路上,要“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相结合,扶贫与扶志、扶技相统一,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将“金点子”用于“悬崖村”脱贫工作中,扶出新希望、新成效,让“悬崖村”村民能够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